农民日报报道:湖北钟祥市“香稻嘉鱼”—— 如何让吨粮田变成万元田
农民日报2月13日讯 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在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镇许集村的“香稻嘉鱼”示范田内,既种稻又养鱼,还在稻田四周围了一圈桂花树,原本种两季的吨粮田摇身一变成了万元田。要说这个“香稻嘉鱼”模式,可有点来历,据史书记载,500多年前,当地官员曾将香稻及香稻田里的甲鱼作为贡品献上。
如今,为了让“香稻嘉鱼”再现,湖北祥隆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经过请教钟祥地方志学者和水稻、水产种养专家,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并加以改进形成了新的“香稻嘉鱼”生态养殖模式。2014年4月10日,湖北省副省长梁惠玲到钟祥旧口“香稻嘉鱼”示范基地调研后指出,该模式是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非常好的道路,要求农业部门做好推广和服务。
稻、鱼、花共同打造万元田
稻是粳稻或优质常规稻,鱼是中华鳖和小龙虾,花是桂花。祥隆合作联社理事长魏文林简单地向记者介绍了“香稻嘉鱼”的种养模式:3月下旬在稻田围沟里放虾苗,5月下旬捕捞小龙虾出售;6月上旬栽秧,秧苗返青后投放甲鱼育肥;8月桂花树陆续开花可与同处授粉期的水稻相互香薰渗透;9月底晒田,甲鱼进入围沟后机收水稻,撒下绿肥;春节前将甲鱼上市。
去年按此模式,许集村180亩“香稻嘉鱼”生态养殖基地上,平均稻谷亩产400公斤,甲鱼120公斤,小龙虾50公斤。除去土地流转费等投入成本,亩均纯收入10065元。而当地传统的稻田种植每亩纯收入只在1000元左右,新模式效益比传统模式放大10倍,通过提高稻田产出优质稻和名特水产品的综合效益,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香稻嘉鱼模式实现了水稻和水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拓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空间,适合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湖北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实地调研后认为,这一模式聚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高效益背后是高投入
在“香稻嘉鱼”基地现场,可以看到稻田约以30亩为1个单位,在稻田四周开挖宽围沟,围沟面积约4.5米宽,1.35米深,占每亩稻田总面积的12%,安装了防逃网,每个单元田块都留出农机通道,还配备了电视监控设备,安装了光控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硬化了渠沟,打好了机井,旱涝保收。
“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处处都要花钱如流水。”魏文林感慨道,20多年水产生意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还是感觉力不从心。魏文林以今年新开发的钟祥磷矿镇的1300亩试验田为例算了算成本账,流转十年土地每年每亩1000元,第一年基础设施改造平均每亩要2000元,种苗3120元,饲料1000元,请农机、人工锄草720元,有机肥和生物农药360元。
高效益背后肯定是高投入。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达文表示,“香稻嘉鱼”每亩前期投入达8000元左右,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对自然条件也有要求,如水源充足,土地平整,连片面积大等。
必要的种养技术和营销办法
祥隆合作联社选择甲鱼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主要水产品种并不是偶然,除了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还因为联社社员们掌握了一套水产养殖技术,对甲鱼等水产品养殖情况十分熟悉。魏文林告诉记者,甲鱼习惯在1.2~1.3米浅水活动,需要晒壳,喜欢吃小虫,稻田环境恰好都可以满足,再投入少量白鲢调水,这样营造出仿野生状态下养殖的甲鱼比市场上销售的普通甲鱼价格要高,稻谷亦然。合作联社已开始上马大米加工设备,推出多款精品小包装香米等产品。
借力“香稻嘉鱼”,祥隆组建合作联社,集种植、养殖、运输、储藏、加工、批零兼营为一体,网络社员1500多户,凭借多年对水产养殖、交易市场行情的了解,灵活掌握水产品销售时机,已成为全省水产行业合作社领军代表。而且,该养殖模式已通过专利认证,并登记注册了“香稻嘉鱼”商标,目前“香稻嘉鱼”生态养殖标准正在研讨制定之中。可以说新型“香稻嘉鱼”养殖模式是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推动了产业发展。
“香稻嘉鱼”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各类资本的投资热情,引起了周边农民的强烈关注,纷纷过来取经学习。钟祥农民陈家祥抛荒外出做物流生意多年,看到“香稻嘉鱼”模式致富宣传后,决定返乡种粮养鱼,除自家联产承包地外,还流转了官庄湖国营农场二分场200亩土地,现已投资近百万元。目前,钟祥的种养面积从2012年一个试验点8亩,发展到5个连片基地近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京山、沙洋、掇刀等地,荆门市委市政府已将这一模式列为农业“一高三新”重点推广,2014年发展了“香稻嘉鱼”面积3万亩,示范带动全市发展稻田生态种养50万亩。
虾鳖稻连作共生,立体种养,品质优良,粮食安全,收入万元,很有推广价值。荆门市委书记万勇在该基地调研时说,为这种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试验成功而深感欣慰,将组织农业、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总结推广,大力支持,同时研究相关知识产权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