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协调有赖制度调整 更需伦理支撑
6月21日,由湖北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大学联合主办,湖北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本届论坛以“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为主题,旨在探讨当代湖北文化繁荣发展和“文明湖北”建设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
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振有,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等出席开幕式。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鲜兰在开幕上宣读了《共同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倡议书》。
杨松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也是事关兴衰的“软实力”。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利益的高度分化与整合,由利益的高度分化引发的利益失衡、行为失范和社会失序急需社会的协调。这种协调既依赖于制度的调整,更需要伦理的支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社会伦理秩序分化调整的特殊时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现代化进程中伦理秩序发展的规律性,在处理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建构现代伦理秩序,既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经验,也可以从现实中找到依据。可以根据世界文化发展走向和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将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政策咨询融合在一起。
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孙伟平、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分别做了《当代中国道德亟待重建——从“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谈起》和《“孝廉”溯源》主题报告。此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长江学者、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玉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东屏也围绕论坛主题,提出了各自的思考。
江畅认为,伦理秩序是有底线的、正常的、美好的三个层级。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导致社会陷入混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因此,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
江畅建议,不仅要用政策激励导向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还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再者,要根据我国社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起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总而言之,要根据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人类文明的总趋势,重构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继而为我国伦理秩序的构建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吴珊供图)
湖北文化发展论坛。(吴珊供图)
学者发言。 (吴珊供图)
学者发言。(吴珊供图)
媒体报道连接: http://www.cssn.cn/gd/gd_rwhz/xslt/201406/t20140624_1224998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