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1800亿元PPP示范项目开门引资
天津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网络项目、江苏昆山市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陕西渭南市的主城区城市集中供热项目……中国财政部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欢迎中外私营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
一并公布的还有开展PPP合作的具体操作指南、项目实施要求等。分析人士指出,加上本周刚宣布获批成立的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进入“PPP时代”,通过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缓解政府支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PPP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特许协议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伙伴合作关系,该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此次中国财政部公布的30个PPP示范项目,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新能源汽车、地下综合管廊、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新建项目8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22个。
“推广运用PPP模式,不仅能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还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中国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孙杰说。
中国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在要求各地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同时,鼓励和引导融资平台存量项目以TOT(转让-运营-移交)等方式转型为PPP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存量项目的改造和运营。
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表示,PPP示范项目的实施是推广运用规范PPP模式的重要抓手,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在中国形成一套有效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PPP模式操作指南,除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外,境内外企业法人都欢迎参与PPP项目,运作方式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和改建-运营-移交等。
风险也将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担。原则上,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
孙杰说,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是今年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又一创新之举,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一些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都可以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作。
这一模式也让中外资本企业从中受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城市供热领域的PPP合作项目。2007年,该市引入外资企业达尔凯公司,和政府合作改制原经营23年长期陷入亏损的国企佳木斯市热力公司。
佳木斯市政府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廉景忠介绍,政府授予达尔凯25年供热特许经营权,该企业除了提供项目六成以上的注册资本,还为城市带来了全新的供热方式、供热技术和企业经营理念,卸下了政府长期补贴亏损企业的沉重财政包袱。而稳定的居民供热收费也让企业实现盈利,改革“一举双得”,政府和企业都受益。
亚洲开发银行私营部门业务局基础设施融资东亚区主任木村寿香说,推进PPP合作模式已成为亚洲各国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的重要出路,有序推进项目试点,改变过去重投资、轻服务理念,政府要敢于真正放手,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