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磷都”崛起荆楚大地——湖北省远安县大力发展绿色矿业的经验

22.06.2018  14:02

湖北省远安县历史文化悠久,距今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是黄帝夫人嫘祖的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县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全域森林覆盖率达74.58%,是全省绿化达标第一县、省级生态县,被称之为绿色湖北、美丽荆楚的典范。远安县域内资源物产丰富,拥有亚洲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磷矿床,现已探明矿产7大类22种,截至2017年底,全县磷矿资源保有储量达16亿吨,磷矿矿业权24家。磷矿资源勘查开发总面积约169平方公里,年开采设计规模615万吨。2017年全县磷矿开采运销总量399万吨,规模以上涉磷工业企业27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4.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县总产值的38.8%;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较上年增长8%;实现利税1.5亿元,较上年下降42%。

近年来,为了建设“生态磷都”,远安县以“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生态新城、幸福远安”建设为抓手,经多年探索与实践,《远安县中国“生态磷都”发展规划(2014年-2030年)》于2016年4月15日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这标志着涉及远安这一发展规划上升到省级战略高度。如今,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远安,在矿业绿色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勇于取舍,凸显绿色发展生态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长江流域只要大保护,不要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远安在走矿业生态开发和绿色发展之路中,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原则,始终将“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

全力整合磷矿资源。在全省“多规合一”试点中,远安成为规划改革的先行者,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将新设置矿业权与县全域景区化发展、林业天然林保护等部门规划“多规合一”,统一布局,统筹推进,引导矿区向生态化、景区化、园林化方向发展。秉承“少而精”理念,先后3次对县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治理整顿,整合矿山企业,全县磷矿企业由16家关闭整合为10家,实现了矿业布局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优先向绿色矿山倾斜,突出标准化、规范化的典型示范带动。

全面实施生态修复。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远安将矿区生态修复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一改昔日旧貌。大力实施矿区“白板山”、“光头山”、已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督促在建、生产矿山落实“边生产、边恢复,边开采、边复绿”的生态修复责任,完成矿区植被和森林恢复1189亩。远安燎原矿业公司苏家坡磷矿投入361.5万元,实现了矿井水多级沉淀技术性突破,该项工艺在磷矿企业中得到推广使用。

强化耗能企业监管。深入开展查处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百日行动”和“六打六治”专项行动,规范矿业开发正常秩序;加强化工企业监管和综合治理,使汪家工业园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更新环保设施、实施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

企地共建,打造和谐共赢样板区

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矿—村”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磷都”建设中,注重统筹矿业、农村、民生等相互关系,县域内所有磷矿企业与所在村组均建立了运行顺畅的磋商和协作机制,促进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并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理念,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对黄柏河饮用水实施严格保护,强化矿井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督促磷矿企业新建一体化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7套、矿井水在线监测系统15套、挡渣墙5200米、沉淀池44个,形成矿区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置,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固废堆场截洪沟、挡渣墙建设,对不使用的堆场进行复垦复绿;加强流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生活污水治理,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先后完成嫘祖镇杨家老屋滑坡、马颈口崩塌、茅坪场镇赵家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点的搬迁和治理,对84户284人实施整体搬迁。

加大企业公益投入力度。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反哺了地方经济。苏家坡磷矿出资约900万元改造、硬化道路,治理矿区水患,村民饮水、出行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每年捐赠60万元支持西河、晒旗、窑河、定林等村壮大集体经济。祥云高烽磷矿探矿企业在企业基建投入大、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捐款130多万元支持嫘祖镇望家村建设服务中心,获得村民好评。

高位推进矿业新城建设。以苟家垭集镇和望家集镇为重点,高起点建设矿业生态新城。嫘祖集镇重点对供水管网、多条矿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实施改造。嫘祖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生态新城商住小区,“生态磷都”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逐步显现。望家集镇突出商业金融、教育卫生、体育休闲设施建设,成为了集矿山职工生活区、矿山企业配套服务区、矿山移民安置区于一体生态矿业新城。

从严控制,管好资源储备“蓄水池

远安县坚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注重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资源。

加快资源整装勘查。宜昌磷矿东部整装勘查项目远安境内的磷矿勘查项目进展顺利,8个磷矿勘查工作全部完成,磷矿资源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从严控制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严格矿业准入管理,优化勘查开发利用布局,从严控制矿业权投放和探转采审批,有效保护优质矿产资源。

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在严格执行磷矿总量控制、推进全层开采、高低品位磷矿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坚持磷化工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一个禁止”,即:重点发展磷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项目,禁止新上单独消耗高品位磷矿石的项目。培育和壮大东圣、吉星化工、西部化工等采选加一体化磷化企业,形成“一区九园”产业发展格局。饲料级甲酸钙、高活性氧化钙等精细化工项目已全面启动。2017年,全县低品位磷矿石开采量占开采总量的21.7%,矿山回采率提高4.2%,中低品位磷矿石利用率显著提高。

优化转型,培育企业效益增长点

远安县鼓励矿山企业实施“二次创业”,投资替代接续产业,促进产业全面科学发展,湖北东圣化工集团、宜昌远大实业集团、湖北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磷化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建新兴企业17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和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宜昌远大实业集团投入约5亿元建设三峡灵芝产业园,成为了企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典型。湖北吉星化工盘活三江航天集团留下的闲置资产,已建成一个产品链结构合理的精细化磷化工生产基地。罗家冲煤矿转型后组建的宜昌晶品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年上缴税收500多万元。郑家坪磷矿、花林水泥、白云煤矿等4家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实现转型创办了湖北冠泰建材、湖北楚林陶瓷、宜昌九林陶瓷、湖北安广陶瓷等一大批活力十足、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县内企业抢抓磷化企业转型升级契机,大力优化传统农业结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2万亩,重点支持香菇、茶叶、柑橘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茅坪场镇(楚蕈香菇)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远安黄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林香菇”获有机食品认证,“远安冲菜”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东圣九女矿业谢家坡磷矿按照“一带一圃五节点”景观空间布局,形成以紫薇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植物产业。昌盛矿业砦门磷矿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占地530亩的盛景园艺观光园,种植金丝楠木、紫薇、银杏、桂花等景观植物50多种,成为集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以创建“湘鄂黄金旅游走廊乡村度假目的地”为目标,高标准编制《远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牛角湾煤矿等矿山企业抢抓机遇,立足远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参与远安的旅游业发展,建成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度假区、嫘祖文化广场、西河大峡谷、横鼎漂流、高安楼等颇具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旅游风景区。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连续两届“嫘祖文化节”在嫘祖文化广场举办,吸引8万多游客前来祭拜。

建设“生态磷都”,远安国土人在行动。如今,一个满目绿水青山的“生态磷都”在荆楚大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