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家控排企业履约率100% 碳交易试点首年度履约圆满收官

23.08.2015  11:19

138 家控排企业履约率100%

碳交易试点首年度履约圆满收官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张熙)昨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全省首批138家纳入碳交易控排企业已全部完成履约。这标志着,我省碳交易试点首年度履约圆满收官。

   谁节能减排多,碳配额用不完,就可以卖出去;谁改造跟不上,就要花钱买“”——我省大力试点碳交易,借助巧妙的市场机制推进企业自觉节能降碳,为湖北进一步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作探索尝试。

   湖北作为国家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自去年4月2日启动交易以来,各项市场指标均遥遥领先,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首个碳交易年度的成功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制度设计。在正式启动碳交易前,面向市场公开竞价200万吨政府预留碳排放配额,不仅为市场发现价格,还提供了有效供给,增强了市场流动性。同时,采用“低价起步,逐步到位”的价格策略,省政府预留配额公开竞价的基价为20元/吨,给市场留出了较大的价格上升空间,使投资者充满信心和良好预期。企业配额一年一核发,且规定履约后免费发放但未经交易的配额予以注销,使企业将交易分散在平时,避免履约前集中交易而增加履约成本。“力争建设中部碳交易中心和全国碳金融中心。”省碳排放交易中心介绍,下一步,将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出台碳排放出让金管理办法、碳市场风险防控管理办法等各种制度;继续开展碳金融创新业务,抓紧启动碳现货远期交易;同时与未来全国碳市场对接。

市场之手促排放总量下降3.14%

6行业81家企业排放强度下降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张熙)碳市场为控排企业提供了市场化的减排激励。2014年,湖北138家企业排放总量为2.36亿吨,同比减少767万吨,排放量下降3.14%。

   据调研,我省从2014年4月碳交易试点启动至2014年年底,共有50家控排企业投入47.7亿元用于节能降碳,节能改造投资比2013年同比增长38%。节能技改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碳排放量,企业也通过碳交易直接获取减排收益近1.1亿元,湖北碳市场的减排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行业层面,9个行业实现减排。其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和其他金属制品、医药、汽车和其他设备制造、化纤6个行业,排放同比下降1037万吨;石化、水泥和食品饮料3个行业,排放增长率分别下降14.9%、5.5%和1%。企业层面,81家企业排放量同比下降1662万吨,26家企业排放增长率同比下降18.71%。

   专家表示,以上数据体现了企业减排的显著效果,通过一年来的发展,湖北碳交易初步达到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减碳的目标。

湖北碳交易最火 全国碳交易定价中心呼之欲出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张熙)湖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记者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凭借单日成交量、市场规模和产品创新等核心指标,湖北碳市位居国内试点省市首位。

   截至7月31日,湖北碳市场运行平稳,多项指标刷新行业记录,位居全国第一:二级市场交易量全国第一,湖北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2118万吨,其中二级市场的协商议价占全国二级市场总成交量55%;二级市场交易额全国第一,交易总额5.1亿元,其中二级市场协商议价交易总额4.3亿元,占全国42%;累计日均成交量5.3万吨,占全国61%;7月日均成交量30.1万吨,占全国87%;累计引入省外和境外资金1.7亿元,数量全国第一。

   湖北碳市场参与层次丰富,主体众多。当前碳交易账户2910户,其中个人占比93.1%,个人投资者参与数量在全国7个试点中遥遥领先。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博弈形成了价格均衡,湖北碳配额成交价整体运行在21至29元/吨之间。当前,其他试点市场的碳价开始逐渐向湖北靠拢,形成了全国碳交易定价中心雏形。

宜化:碳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湖北日报讯“去年,通过一项废气回收技术改造,不仅公司每年多生产1万吨液化天然气,而且节省下来的碳排放权通过交易直接获利100万元。”湖北宜化集团公司科技中心主任方娅兰介绍。

   去年9月,我国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项目落地,湖北宜化集团为首个碳金融的“尝鲜者”,以210万吨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担保,获得兴业银行4000万元贷款。

   成功获得融资后,宜化集团积极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并通过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最终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宜化集团表示,碳市场有助于企业节能减排和盘活碳配额资产,节省融资成本,大大减低了资金占用压力。

图文:湖北碳市场主要市场指标居全国首位

 

兴发:碳资产管理助力转型发展

   湖北日报讯 相较于闲置的碳资产,将配额交付给碳资产管理机构,不仅可为企业带来收益,还可以为碳市场注入流动性。

   去年12月,兴发集团参与全国首单碳资产托管业务,将一百万吨碳排放权配额托管给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机构,获取固定收益。

   除对已发放的配额进行管理,负责核查工作的能源管理中心及相关生产部门也从生产环节,对公司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系统性分析。公司正在试验黄磷尾气的综合利用,如生产甲酸钙、甲酸钠、碳酸钙等可将尾气中碳素固定的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碳回收能力,理论计算生产1万吨甲酸钠可减少碳排放约6500吨。

碳市场减排情况

   湖北日报讯 ◆总量层面:2014年湖北 138家企业排放总量为2.36亿吨,同比减少767万吨,排放量下降3.14%。

   ◆行业层面:9个行业实现减排,排放总量减少1037万吨。

   ◆企业层面:81家企业排放量同比下降,排放总量减少1662万吨;26家企业排放量虽同比上升,但增长率较2013年大幅下降。

水泥行业积极应对碳市场

   湖北日报讯 水泥作为高排放行业,面对全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和管理方式应对碳市场。

   华新水泥在水泥行业率先推动并开展可替代原料、可替代燃料和余热发电等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实现从传统水泥生产企业向绿色环保企业转型。目前,华新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20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能力已达到548万吨/年。去年,公司累计处置生活垃圾50万吨,节约标煤约10万吨,间接减少CO2排放约23万吨;公司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形成3000万吨的环保处置能力,解决1亿人的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处置问题。

   葛洲坝水泥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去年投资各项技术改造逾7000万元,旗下7条窑线公司全面完成脱硝技改,并投入运行,每年可减排4000吨氮氧化物。通过技术管控和精细化操作,全年公司余热利用率提高7.6%,吨熟料余热发电较去年提高每吨2千瓦时,全年超额发电约2400万千瓦时;全年吨水泥综合电耗与去年环比下降0.38千瓦时;与此同时,公司吨熟料标准煤耗下降1.5千克,与2013年相比吨熟料碳排放强度下降约2%。

   湖北亚东水泥致力于打造高环保、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三高一低”的大型现代化模范水泥厂。2008-2013 年共实施能源系统优化、纯低温余热发电、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粉磨系统优化等多项技术改造工程,水泥能耗标准达到国家行业先进水平。由于亚东水泥长期保持同行业较低的“排放标杆值”,不仅能源成本远低于同业,如果今年产量保持不变,企业将获得大量富余碳排放配额,实现“成本”与“配额”的双赢。(记者 张茜 整理)

林业碳汇、沼气碳汇成亮点 碳交易探索“生态补偿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张熙)湖北碳市自去年4月开启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依托碳市场把碳资产盘活,一年多来,碳金融创新率先取得重大突破,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首支碳基金、首笔配额托管、首个碳众筹项目等多个全国之首在湖北碳市落地。

   碳金融创新同时,积极探索基于碳市场的农林生态补偿机制,走出一条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扶贫的道路。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美国环保协会合作,在神龙架林区和通山县,开发林业碳汇,统筹规划了全省近200万亩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预计碳汇收入近千万元。“碳汇”交易是碳交易的一部分。所谓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在这一交易中,需求方是工业企业;而在交易的另一端,“碳汇”的供给方是林业部门,其交易“产品”,就是通过造林而吸收的CO2总量。

   在市场上,碳汇比碳配额更便宜,有需求的工业企业会优先购买碳汇。“碳汇交易,不仅拓展了碳市场功能,同时推动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陈志祥说。

   同时,实施农村户用沼气低碳扶贫项目,统筹开发全省180万口户用沼气,促进农村能源结构优化。目前,全省沼气碳汇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在国家自愿减排信息平台公示的项目达33个,预计开发碳减排量932万吨,收益近亿元。

湖北基于碳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创新,成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亮点,为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