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局严把“五关” 确保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质量
一、把好项目选址关。采取“一看二比三测”的办法,即看周边生态条件,比照图纸看地类,实地勘查测量。严格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选址位置必须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区域内,符合当地的村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二是选址应考虑到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益;三是选址应考虑到周边的生态环境,符合当地农民意愿,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二、把好规划设计关。通过公开招标,在麻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遴选代理机构、监理单位、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单位、测量单位、工程造价和审计单位,聘请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一是要求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单位实地踏勘,进村入户征求意见,科学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方案,力争项目设计因地制宜,合符民意;二是开展好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成果的评审,组织水利、国土、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审,评审过关之后,再进行项目招投标。
三、把好项目实施管理关。一是保证土壤肥力。将麻城伊利奶牛厂、鸡厂、猪厂等厂区堆积的农家肥,拖运到项目区,经过充分发酵之后,投放到不同地类的土壤表层,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节约了资金成本;从浠水、新洲等地购买生物有机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施加到土壤之中,提高土壤肥力;开展对项目区周边废弃坑塘的清淤,将清出的淤泥,填埋到土壤中,既改善了土质,又实现了“变废为宝”。二是进行科学施肥。邀请市农业局土肥站专家对土壤质地和肥力进行了鉴定,依据鉴定结果科学分配施肥;为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加大后期肥料的投入。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工程通过黄冈市局验收、省厅复核后,支付总资金的60%,第二年,按预算投入资金,施加有机肥,经过验收后支付总资金的20%,第三年,继续施加有机肥,经过验收后再支付总资金的20%。三是解决项目区排灌问题。开展对项目区周边废弃坑塘的清淤,修砌塘岸、沟渠,并合理建设排水沟、拦河堰等,确保项目区水源充足,水源供应有保障。四是解决项目区生产出行问题。将原来狭窄的生产路,全部扩宽到2米左右,利用机器修整、碾压,使生产路变得平坦,宽阔,路路相连,方便了群众生产和出行。
四、把好项目验收关。一是开展好土壤地力评定工作。委托市农业局土肥站,组织省农业部门专家,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农业生产复合性评判指标与标准》和黄冈市出台的《黄冈市耕地分等定级质量评价体系》《黄冈市关于开展补充耕地地力评定的意见》相关规定,开展好地力评定工作。二是开展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项目竣工后,组织进行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编写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明确耕地质量等别。三是开展好项目竣工面积测算。项目竣工后,由黄冈市规划设计院实地进行测量,并出具详细的《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报告》,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不能减少。以上三个报告缺一不可,必须全部通过验收,否则要求进行整改,再重新申报验收。
五、把好项目资金控制关。一是在项目资金预算方面,首次增加新开垦耕地的预算培肥资金。二是在资金拨付上,要求监理人员认真审核工程内容和质量,按工程量拨付建设资金。三是按年度投入肥料的多少,逐年拨付投肥资金,确保施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