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势蓄能 砥砺前行——来凤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纪实

17.11.2019  11:02

黔张常动车测试,高速铁路年底即将通车,来凤为此抢抓机遇全力打造开放高地。(向相辉 摄)

绿富共赢,兴安村三交界跳摆手舞。(廖婵 摄)

分捡香菇。(廖婵 摄)

乡村振兴之幸福光景。(廖婵 摄)

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游客如云。(廖婵 摄)

   中组部推广村党组织书记

  县级备案管理经验

  11月7日,来凤县大河镇板沙村绿茶基地,1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忙着培管绿茶。

  “莫看这400亩绿基,今年给村里带来了15万元收入呢。这要多亏新的村支两委建起绿茶加工厂。”村民唐召营说。

  板沙村原任支书年纪偏大,身体不好。2017年,大河镇请回在外务工能人曾国军回村协助村支两委工作。去年12月,原任支书到退休年龄,曾国军经过组织考察和党员选举高票当选村支书。

  村里原本有一大片废弃的茶园,经过新一届村支两委精心培管,这片绿茶基地重焕生机,成为杭州西湖龙井的原料茶。在曾国军等党员的牵线搭桥下,宽敞明亮的加工厂房建起来了,板沙村有了第一笔集体收入。

  数据显示,2017年初,全县19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7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85名。有的老支书电脑不会用、手机玩不转、微信用不来,群众上门问惠农政策,他们或一问三不知,或答非所问。80个村集体经济空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观念僵化,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思路不清、办法不灵,反应迟钝。

  同时,来凤县还发现储备的后备干部力量薄弱,导致“接班”困难。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来凤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落地落实的重要瓶颈和末端梗阻。

  破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该县深刻总结,干部能力不适应,实质是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突出问题表现在村、问题在乡镇、根子在县委。

  来凤县委切实担负起农村基层党建“一线指挥部”的政治责任,跳出“路径依赖”,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机制,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坚持县委主导、县乡联动,对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备案管理,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选得准、用得上、干得好。

  来凤县委结合调查摸底和工作实际,制定《来凤县不胜任现职村党组织书记评定标准》《来凤县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标准》,坚持“”“”两手抓。两个《标准》明确划定了四条“高线”和八条“底线”,村党组织书记是“”是“”,有了硬杠杠。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的“接班”能力,该县有计划地选派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机关挂职,到重点项目一线锻炼,安排乡镇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与他们结成帮学对子,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能者上庸者下,让有能力、有魄力、有定力的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大展其才、大显身手。”截至目前,来凤县换掉125个村支书,调整比例63.8%。48名“80后”、11名“90后”登上村党组织书记舞台。一大批文化素质高、干事能力强的县直单位干部、复员军人、大学生走上了村支书岗位。

  “通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解决了许多党的建设和实际工作‘硬骨头’,精准扶贫攻坚拔寨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正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来凤县委书记邢祖训说。

  基层堡垒的夯实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能。2018年底,来凤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省检时,群众满意度达到98.57%,全州最高,全省位居前列。漏评率、错评率均为零。今年7月12日,国家抽检1039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反馈为零,复核省检108户,准确率100%。

  2018年4月,来凤县在中组部干部学院组织的基层党建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今年5月,该县在全国地市州组织部副部长参加的中国共产党支部条例示范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

   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橘子熟了,黄澄澄惹人爱。可翔凤镇马家园村1组贫困户陈明春高兴不起来,正为卖橘犯愁。扶贫专干滕苗与驻村干部了解此事后,利用微信和电商平台销售橘子1万余斤,且单价高于市场价5毛钱,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陈明春感慨的说:“党员干部真是贴心人!

  学习身边典型张富清,甘当群众贴心人。来凤县把时代楷模张富清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活教材”,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事迹展馆、聆听专题宣讲,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汲取信念力量,将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扎实开展工作的不竭动力。

  在脱贫巩固提升一线,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来凤党员干部以典型精神为指引,以主题教育开展为动力,紧扣“主题主线”,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有机融合,贯穿始终、统筹推进。坚持“四个注重”“四个到位”,听群众之言走群众之路,紧盯问题找准“靶点”,深入一线疏通“堵点”,摸透实情解决“痛点”。

  绿水镇老鹰岩村20多亩莲藕基地因旱季少雨,缺水严重,8万余斤莲藕挖不出,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镇、村党员干部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着手解决,组织人力清理渠道、维修泵房,现已正常供水。

  大河镇6个地处二高山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生活用水出现短缺,该县在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大管网建设的同时,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寻找补点水源,并启动应急送水……

  来凤出台7条措施剔弊端、疏堵点,力抓“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让群众少跑腿,优化营商环境。办事群众由衷说到“践行主题教育暖人心!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29名县处级领导,70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8个乡镇,196个村(社区),584个基层党组织,12073名党员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20项专项整治均取得阶段性成效;31个信访突出问题由县级领导包案化解12个,领办民生实事34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671条;党员参加志愿服务8600余人次,为身边群众办实事好事2500余件。

   借势黔张常通车 展开放腾飞之翼

  10月14日,黔张常铁路联调联试首趟客运动车DJ5502组驶入来凤站,标志着黔张常铁路湖北段进入试运行阶段。黔张常铁路将于年底前正式开通运营。

  首次试跑动车组综合检测车,主要对线路各系统综合测试,为开通运营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试运行结束后,铁路部门将对线路进行初步验收及安全评估。自9月25日进入联调联试以来,黔张常铁路已进行货车检测车检测,经过对轨道、路基、桥梁、通信、信号设备的检测,已具备试运行条件。

  黔张常铁路是渝长厦高铁的重要一段,为双线客货共线,设计时速为200公里,输送能力为货运3000万吨/年、客运2900万人次/年,全线正线运营长度336.257km,共设有15个车站。其中客运站9个,包括咸丰站、来凤站、龙山北站、桑植站、张家界西站、牛车河站、桃源站等7个新建车站。经过4年多紧张施工,克服诸多险峻地形,这条贯通武陵山腹地的高速铁路建设已基本完工。

  黔张常铁路对于来凤人民来说是一条铁路,也是发展路,更是一条开放路,目前,来凤县加紧各项对接准备,迎接年底正式通车。

   山区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以前这条路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过个河要蹚水,现在情况好多了。”11月4日,大河镇施南坡村村民田祥柏指着新修好村村通公路,感叹不已。

  23个村没有通村公路,最远的山村到县城要3个多小时。路,是来凤人祖祖辈辈的期盼。2017年初,来凤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该县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先重点贫困村后一般村,先撤并村后自然村,先循环路、断头路后产业路、旅游路”的总体思路,打通大山肠梗阻,加速乡村公路建设进度。

  为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该县通过来凤交投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同时,统筹整合部门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相关企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2017年,全县筹集各种资金4亿多元。

  大山里,机器轰鸣,180个筑路工地热火朝天。山区贫困县一年要修588公里农村公路,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彼时,乡镇没有修路相关技术员,单位人手又不够,刚成立的县农村公路局上至局长,下至工作人员用脚底丈量一条条山路。

  来凤县县长李伟介绍,185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最偏远的农村到县城只需要2个小时。134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建成2500多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居全省山区县首位。蜿蜒山路,毛细血管一样通镇达村,延伸到千家万户,连通山外的世界。

   全省农村安全饮水PPP项目的破题之作

  水资源丰富,农民吃水却靠天;地处湘鄂渝交界,村民出行却靠走;守着青山绿水,大伙却外出务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悄然发生变化,成为全省首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县市。

  今年6月23日,大河镇牡丹坪村村民雷光树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

  “以往一到热天就没有水吃,全靠消防车送水。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多亏县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雷光树说。

  来凤县属喀斯特地貌,全县有46个重点贫困村7.6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在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组队到贵州、湖南湘西等地考察取经,决定由过去小厂、小网、分散供水向建设大水源、布局大水厂、联通大管网、建立大机制转变,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运作方式。

  大目标需要大投入,几亿元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来凤决定采用PPP模式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2016年11月23日,全省首个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PPP项目在来凤开工。来凤县与湖北水总联合成立来凤县凤天农村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作为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施主体。

  截至目前,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已建成13个水厂,改建2个水厂,另有12个水厂正在进行收尾施工,铺装管道2100公里,自来水入户安装2.3万户。水厂建设完成主体总工程量的97%以上。

  今年5月24日,全省农村供水工程PPP项目现场培训在来凤举行。

  湖北省饮水办负责人说,作为全省饮水安全利用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破题之作”,“来凤经验”可信可学可复制。

   崛起全国藤茶第一县

  今年6月12日,日本双日株式会社村上文和一行前往来凤县考察藤茶产业,拟向世界推介来凤藤茶。据悉,双日株式会社是日本6大综合商社,世界500强之一。考察组查看来凤藤茶生长环境及鲜叶加工,详细了解来凤藤茶产业规模、产品功效与质量。日本客人现场取样来凤凤韵藤茶产品,并带回日本检测。

  来凤把加快藤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兴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从今春开始,来凤加大对藤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对藤茶苗、土地流转费、培管费等给予适当补助。成立全国唯一的藤茶产业发展局,每年一半时间在一线指导藤茶生产加工营销。乡镇按每千亩藤茶园配备1人的标准,建立藤茶干部队伍。

  把藤茶作为富民兴县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藤茶专业合作社为藤茶种植户提供全程服务,引领全县藤茶种植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递增,打造国内最大藤茶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藤茶5.2万亩。

  来凤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藤茶研发合作,改进藤茶加工工艺,率先在全国制定藤茶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研发的富硒藤茶系列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称号;已获得保健品蓝帽子、GMP生产规范、绿色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等六大认证,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获得45项国家专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藤茶产业研究院,共同推进藤茶产业“4122”模式。

  目前,来凤藤茶基地覆盖全县8个乡镇78个村,31家专业合作社、8000多户农户、种植藤茶规模10万亩,产业规模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武陵溪上”好风光

  来凤县漫水乡油房坳村,一座座独具乡土气息的木质民宿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错落有致,伴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当地村民在草坪上跳起摆手舞,游客们也纷纷加入到了队列中,现场热闹非凡。

  “如今建成了‘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村游玩。”贫困户村民田仁义说道。

  “我在民宿务工,每天有80元工钱,比以前自己种地划算多了。”说起如今的新变化,田仁义笑得合不拢嘴。

  田仁义口中的“武陵溪上”是由来凤县合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默乡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油房坳村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因山高路远,生态环境原始无污染,土家文化浓郁。去年3月,返乡能人龙玉辉先后去建始、咸丰等地考察学习,后来得知老乡杨柳因资金短缺要转让1000亩茶园、果园基地,他决定买下基地,走新型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去年5月,龙玉辉和默乡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刚与村支部不谋而合,决定合作建立集山乡度假、文化感知、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发展综合经济体。

  在县旅途公司尖刀班和乡镇扶贫办支持下,“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共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投资共计1100万元,建油茶厂、桐油厂、农创中心、展销中心、土家农耕体验园等项目。

  李永刚表示:“今年将全面完善‘武陵溪上’项目建设,在传承土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山林农副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养殖,构建智慧农场,全力把武陵溪上打造成来凤县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向相辉 廖婵、邓国富、莫北钊)

责任编辑:姚盼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