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再现《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画面
原标题:一段跨越百年的中英“麋鹿缘” 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欣慰野生麋鹿种群在中国恢复
贝德福特公爵(中)和麋鹿重引进专家组英方组长玛娅·博依德夫人(坐轮椅者)参观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 记者高宝燕 摄
石首麋鹿保护区内水草丰美,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种群在此繁衍、生息 记者高宝燕摄于去年6月
长江日报报道(特派记者郑汝可 高宝燕发自石首)昨日,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内,从英国专程前来的英国乌邦寺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放下望远镜,惊叹刚看到的场景——100米外,上百头成年野生麋鹿,优哉游哉沿江边觅食,仿佛《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写的画面。
1985年,他的父亲,贝德福特十四世公爵,将圈养在英国乌邦寺庄园的22头麋鹿送回中国,令一度在华夏绝迹的这一中国特有物种返回故乡。今年,麋鹿回归中国30周年,中国已繁殖有麋鹿5000多头,占世界总数的80%。仅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就有麋鹿1100头,其中近半为野生麋鹿。
30余年来持续担任“麋鹿重引进”专家组英方组长的玛娅·博依德夫人,昨日和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一起,观看石首野生麋鹿群,她说:这里自然繁殖出一个麋鹿种群,意味着野生麋鹿种群已在中国得以恢复。
一个英国家族五代人的百年夙愿
“看,这照片是我弟弟罗宾!12年前他来石首,回家后迫不及待跟每个人分享这里的一切。”昨日,在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博物馆内,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以这样一句话开始,展开了一段跨越百年的中英“麋鹿缘”故事。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物种,200多万年前分布广泛。后因人类活动影响,种群逐渐减少,至清代只剩两三百头,圈养在北京南海子的皇家猎苑。经历1894年北京城的洪水、1900年八国联军的劫掠之后,麋鹿在中国绝迹。
英国热爱动植物的贝德福特十一世公爵,即贝德福特十五世的高祖父,花重金收养了从中国劫掠到欧洲的麋鹿,集中在伦敦附近的乌邦寺庄园,共计18头。这些麋鹿经人工饲养繁衍,到二战爆发时成长为255头的麋鹿群。
二战中,贝德福特十二世将麋鹿送往各地,“但他没能将麋鹿送回其故乡中国,这成了贝德福特家族的遗憾。”贝德福特十五世说,后来自己的父亲,贝德福特十四世,开始着手麋鹿重返中国的计划。
他委托好友,长期在乌邦寺进行麋鹿研究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夫人,前去中国调查情况,并选择回放地点。“父亲必须这么做,从10岁开始,我的祖父就不断对他说,麋鹿来自中国,总有一天要送回去”,贝德福特十五世说。
“今天,当我站在长江边,看到上百头野生麋鹿的壮观景象时,我似乎替家族完成了一个心愿。”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说。
一个跨越两国的麋鹿保护行动在延续
“麋鹿野生种群的恢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很大的作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研究员丁玉华担任过多年一线麋鹿保护研究工作,他评价,麋鹿野生种群在石首的恢复不仅是生态效应,更多的是社会效应,“野生麋鹿恢复了,鸟儿也会过来,生态更加多样。这是我们留给后代的财富。”
丁玉华说,北京、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是我国麋鹿研究保护的三大重镇,石首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做出了范例。
“这些年,我们在麋鹿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诊疗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家德说,贝德福特家族将麋鹿送回中国,30年来,博依德夫人等英国科学家又在选址和整体保护上,给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目前全国已建立了34个麋鹿栖息地。
“麋鹿野生种群恢复后,接下来还有不少工作。”博依德夫人介绍,包括贝德福特家族在内的英方专家们,早在2012年就与石首签订了一个15年的总体规划方案。“我们希望最终在这里建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典范地区,现在第一期工程多数已经完成,今后工作还要继续。”
如今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由英方专家设计了一个面积超过2公顷的建筑群,集保护、研究、游览于一体。今年6月起,保护区开始实施对麋鹿的24小时监控,坐在办公室内就可清晰看到距离摄像头3公里外奔跑的麋鹿。英国方面对保护区的土地使用等提出了建议,以保证有更多的麋鹿自然栖息地。
“希望麋鹿的故事在这里续写”,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