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看守所里的艾滋病监区:一个拥抱解惊恐(图)
“治病、救人”,这通常用来形容监管警察对在押人员所做的工作。
鲜为人知的是,在武汉有这样一名监管警察,要治疗的不仅是在押人员的“心病”,他每天打交道的更是一群特殊的在押人员——艾滋病犯罪嫌疑人。
昨日,本报记者经过特殊批准,走进武汉市第二看守所,探访这名特殊的白衣天使和他的“病人们”。
专业
一个拥抱解惊恐
龙阳湖畔,武汉市第二看守所监区里,艾滋病监区位于最深处。
几乎每一天,中等身材的邓子福会穿着一身白大褂出现在这里。他时而在艾滋病监区的走道内消毒,时而给在押人员发药,有时候也许只是和“病人们”聊聊天。
在监所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人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更会成倍增加。
今年5月,李某因盗窃罪被关进普通监室。按照规定,看守所每半年要联合汉阳区疾控中心,对所有在押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情筛查。李某检查出是HIV感染者,随即被转入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单独关押点。然而,这个消息却几乎击垮了原监室的其他在押人员。他们惊恐不已,纷纷吵着要把自己的碗扔掉,要把穿过的衣服丢掉,甚至觉得空气里都弥漫着艾滋病病毒,要求更换监室。
邓子福来到监室,给大家宣讲艾滋病传染途径,说明与艾滋病人拥抱、亲脸、抚摸、进餐都不会被传染。然而,仍凭他拿出各种权威资料,如何演说都无济于事。“这都是你为了安慰我们讲的,除非你当着我们的面跟他拥抱、亲下他的脸,我们才相信你。”一名在押人员小声说道。
“这有什么难的”,邓子福当即请示所领导后,又把李某带到这里。他很自然地与李某拥抱,主动亲李某的脸。这时,监室内掌声雷动。
心细
大胆手术受敬仰
“其实,他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慌,我也经历过。”2009年初邓子福来到这里时,之前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对艾滋病的防治并不了解。
“进监区一定戴着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出来后反复洗手,总觉得病毒还在手上。”这样坚持了几天,邓子福突然有点瞧不起自己。“我曾是个军人,还是个医生,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项工作”,他开始认真学习艾滋病的相关防治知识,艾滋病专家桂希恩教授的报告和讲座更是一场不落。
消毒、发药、巡查,日复一日,每天暴露在这样的高危环境下,现在的邓子福,除了白大褂,进入监区再不需特殊装备。
一次邓子福巡诊查监时,看到艾滋病犯罪嫌疑人赵某走路一瘸一拐,提起他的裤子后,才发现他的右腿膝关节内侧长了个脓包,直径超过3厘米,关节已经无法弯曲。
对于普通病人来说,这不算个大手术,只需把脓包划开,清创消毒就可以了。然而,对象是个艾滋病患者,如在监所内实施手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但是如果外出就医,则需要特殊的申请审批流程,不但会延误治疗时间,也可能增加监管风险。
邓子福决定,亲自为赵某手术。第二天,邓子福就在监区的医务室里为赵某实施了切开引流手术,术后坚持每天两次为赵某换药。经过两个星期的悉心治疗,赵某的病情终于痊愈。
温情
长谈“疗心”感化人
对于艾滋病犯罪嫌疑人,除了治疗身体上的病,邓子福还一直对他们实施“疗心术”的治疗。
陈某是邓子福治疗的第一个重病患者,在与丈夫离婚后,陈某因心理失衡而过上了放纵的生活。在邓子福接手为陈某治疗时,她的并发症已比较严重。“看得出她心里更痛苦,想跟人倾吐诉说,却找不到人”,每天巡查监室,邓子福都会陪陈某坐一会,聊聊天。在离开看守所的前一天,陈某告诉邓子福,她原本打算出去以后继续放纵,“不让别人好过”。是邓子福对她的开导和劝慰,让她决定在有限的时光里平静地生活下去。
张某也是一名女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张某时常借着毒瘾发作,在监室内大喊大叫,并拒绝服药,甚至做出违反监规监纪的举动。
张某成了邓子福重点治疗的对象。他利用每天到监区消毒、发药机会,试着跟张某拉家常、聊天。气温突降,知道张某无人送寒衣,他还把爱人的厚衣服带来给张某穿。张某被感动了,这才慢慢对他吐露原因。
原来,张某是想念自己的孩子了。思儿心切再加毒瘾经常发作,这让她总觉得生不如死。
“活着就有希望。诉讼程序结束后,就有机会能见到孩子了”,邓子福鼓励她积极治疗,坚持戒掉毒瘾,不要放弃。张某再没出现违规违纪。“知道我得了这种病,别人都是躲都躲不及,感谢你一直把我当成朋友”,在投送监狱前,张某含泪向邓子福鞠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