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联手,创新武汉种业博览会新模式
16.06.2015 18:47
本文来源: 农业厅
此升级版,面向未来种业发展,整合资源,创新展会模式和运行机制,将“馆展与地展结合”、“科研与展示结合”、“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成果与转化结合”,实现诸要素零距离无缝对接,打破市场与产研两张皮,推动现代种业转型升级,重塑武汉种业展会的行业地位,搭建完善的中国种都产业链服务基础平台,努力建成中部第一、全国有影响力的种业博览盛会。
省市联手,易名屐新
若论省市三农最主要的行政与科研机构,莫过于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与武汉市农委、武汉市农科院,因为一粒种子,戴贵洲、刘立勇、刘晓洪、谭本忠、吴大志五双大手紧紧握到了一起。
武汉种业博览会的前身是“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于2002年,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应武汉大东门种子一条街经销商要求启动,至今已13届了。今年3月,由省农业厅主导命名为“武汉种业博览会”,将展会全面提档升级。
省市联手,共同打造,是2015武汉种业博览会浓墨重彩之笔。
3月,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召集厅长办公会,确定了由省农业厅、武汉市农委、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作为主办单位,省菜办、省农展中心、省种子管理局、市种子管理站、市农科院蔬菜所等为承办单位。省市并成立了武汉种业博览会组委会,组委会由省农业厅邓干生总农艺师任组长。省农业厅起组织协调作用,对博览会给予政策支持,动员更多力量参会;省农科院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所积极参与;市农科院具体承办会议组织协调工作,承担蔬菜展示和馆展布局。市农委代表武汉市政府主持制定博览会发展蓝图,争取市政府对博览会的政策项目支持。4月21日,武汉市农委召开武汉种业博览会相关工作会议,确定在武湖建立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永久会址、将市农科院展示园区纳入武汉市武湖园区建设的核心区。
在省市的支持下,展示中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10个面积各为180㎡的水泥池种植水生蔬菜品种;对基地内大棚设施进行了修整;为了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对基地内和周边的沟路渠进行了疏通,预备了大型排水设备;正在规划1万多平米的展馆建设。5月,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省农业厅徐能海副厅长到基地调研。确定将种业博览会纳入中国种都建设整体规划,纳入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博览会园区内展馆馆建设,同时在交通规划上给予支持,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时,考虑在种业博览会场地设立站点或进出口。
致力创新,服务全产业链
为更好地搭建完善的中国种都产业链服务基础平台,将武汉种业博览会的展示内容进行了拓展,是武汉行业展会提档升级的实质体现。据组委会介绍,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和武汉种子交易会,所展示的品种,以往只是单一的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与甜糯玉米新优品种展示,品种领域狭窄,参展品种有限。武汉种业博览会的品种展示将逐渐拓展为蔬菜、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畜禽、水产等新优品种的全面展示,展示品种品系涵盖蔬菜、农作物、畜牧、水产等动植物新优良种。除新优品种展示外,还将大力推广应用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有力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武汉种业博览会创新展示模式,以提高科技成果展示和落地的效率,助力产研和市场有效对接。据了解,2015中国种都●武汉种业博览会推行馆展、地展、网展三展合一模式。6月18日,武汉种业博览会官网正式开通。地展方面,正在修建一条专用通道,打通省现代农业展示园区和市农科院展示园区。馆展建设也正在规划中,1万平米的馆展场地项目即将落户市农科院园区。
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
中国种都●武汉种业博览会,跟此前的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和种子交易会在运作机制上有所创新。
2015武汉种业博览会,实行标准化建设,立足建成现代展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组委会网站,对展示会进行整体形象包装设计,推出展会logo和统一标识。并按照现代展会的客观要求,展会营运实行公益性定位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公益性定位,是指“地展”这一块突出公益性,加大政府投入,由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负责。
市场化运作,是将“馆展”这一块实行市场化运作,委托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对外招标,落实服务外包,中标单位以会养会,自负盈亏。中标单位制订展会的实施方案,报组委会领导小组审查审批后严格执行。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6.06.2015 18:47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