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报道:省农业厅发布加快玉米产业发展意见

12.03.2015  12:09

  农村新报讯 3月5日,湖北省农业厅对全省各市、州、县(区)农业局(委)发文,提出加快全省玉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产不足需,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玉米产业发展,满足消费需求,在总结我省玉米丰产工程实施成效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玉米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分别达到963万亩、293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453万亩、125.5万吨。玉米快速发展为我省粮食连年增产作出重要贡献,对全年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7.6%。
  我省基本形成了三大优势区域。一是鄂西山地春玉米区,面积49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面积的50%以上。二是鄂北岗地夏玉米区,面积28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面积的30%左右。三是平原丘陵玉米区,面积19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0%左右,该区域除了饲料玉米外,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实现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快速推进,成为鲜食甜糯玉米主要产区。
  产业开发快速推进,一大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中绿集团、正大集团等多家大型深加工企业。
  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14年全省玉米平均亩产值710元,比2003年提高390元。通过与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连作,实现了亩产粮食过吨,亩总效益过2000元的目标。
  二、发展前景分析
  1.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尽管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从2010年开始,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解决需求缺口,2010-2014年分别进口玉米157万吨、175万吨、520万吨、270万吨和335万吨。从我省情况来看,目前需求900万吨左右,自产不足300万吨。2.面积潜力大。我省现有面积960万亩左右,通过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一部分费工低产的棉田和一部分低产低效其它旱杂粮田,开发一部分江河滩涂,发展平原地区春秋玉米连作和低山地区薯玉、麦玉连作模式以提高复种指数,可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340万亩左右。
  2.产量潜力大。我国玉米平均单产400公斤左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较大。
  3.产业增值潜力大。国外玉米精加工产品可达3500多种,而我国只有200多种,我省深加工还没有起步,主要加工产品以饲料为主。
  4.制约因素分析:一是优良品种相对较少,二是实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低,三是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四是抗灾能力弱,五是产业化水平低。
  三、发展思路、目标
  1.发展思路: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的要求,面向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玉米总产倍增;优化种植模式,推广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和社会化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以扩大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总体发展目标。生产目标:到2020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300万亩以上;品种目标:到2020年,品种结构优化合理,全省籽粒用玉米面积达到1200万亩左右,鲜食甜糯青贮等特色玉米面积达到100万亩;效益目标:到2020年,实现年效益比2014年增加100亿元以上。
  四、优势区域布局
  1.鄂西山地春玉米区: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选育推广优良抗性品种,推广增密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推进机械化生产。
  2.鄂北岗地夏玉米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面积、单产和总产。研发推广耐密、优质、高产、多抗品种与栽培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鲜食与籽粒和青饲兼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大力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3.平原丘陵玉米区: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效益;积极发展青贮专用和鲜食甜糯等品种选育和生产,促进品种结构优化。一是选育推广适合春播和秋播的高产抗病抗倒籽粒品种和青饲、青贮新品种;二是优化种植模式,推广夏玉米与油菜、小麦连作,春玉米与秋玉米套种和连作,春玉米与棉花套种、春玉米与中稻或晚稻连作等多种模式栽培技术;三是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四是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五是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
  五、技术措施
  1.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主要包括调减低产低效的棉田增加面积140多万亩,调减低产低效的旱杂粮和三级以上提水高塝水田增加面积50万亩,进一步开发江河滩涂增加50万亩,发展春秋玉米连作、玉米与蔬菜大豆薯类连作模式增加100万亩。
  2.加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3.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组织各方力量协作攻关,研究集成适合不同玉米种植模式下的“一增三改”、秸秆综合利用、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等关键技术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
  在玉米生产大县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及企业、种粮大户开展玉米高产攻关和高产示范活动,实施“十百千”高产示范区建设。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大项目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新品种选育、关键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与高产示范等环节。粮食生产专项、高产创建、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要向玉米产业倾斜。3.加强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4.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玉米生产、玉米加工和玉米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引导其提高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