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方罍引出湖北青铜史 湖南青铜时代根在盘龙城

29.06.2014  13:42

昨晚,器身、器盖分离近百年的国宝青铜器皿方罍在湖南卫视演播厅完成合体。武汉晚报特派记者 周国强摄

  昨天,对于皿方罍器身、器盖成功“合体”,青铜器研究专家、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研究员,向湖南省博物馆表示祝贺。

   湖南“青铜时代”根在盘龙城

  万全文介绍,曾侯乙墓出土大量青铜器、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尤其是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的“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都佐证了湖北是南方青铜器的重要铸造地。

  而国内对于皿方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比较集中的观点是,皿方罍是由商朝贵族南逃时带到湖南的。

  史界有一种说法:盘龙城是商人在长江中游建立的一个军事据点。随着盘龙城的衰落以及周人灭商,盘龙城的贵族一路南逃,最终在湖南宁乡的黄材地区停下脚步。他们带去了一批青铜器,也带去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在他们的指导下,当地的土著居民越人(扬越)学会了青铜冶铸。所以商末周初的宁乡地区、包括湘水流域,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大铙。

  这些大铙所代表的南方青铜文化,又通过汉水和三峡向北方逆向传播,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反哺,直接导致了北方甬钟的成型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原王朝的礼乐文化。周人的编钟制度最终成型,与湖南这支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有非常大的关系。

  皿方罍与此前湖南发现的四羊方尊、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群,带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器形特别,铸造工艺精美,都是商代晚期铸造的非常有南方特色的青铜器。

  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北中部的盘龙城的衰落,成就了湘南的“青铜时代”的兴起。

   ”氏青铜器存世仅2件

  皿方罍,全名:皿而全方罍,因器盖有2行8字铭文“皿而全作 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

  万全文说,这个铭文很有价值。在中国南方,曾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只有少数器物上有铭文。有了铭文,就相当于这件器物“名器有主”,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皿,是我国商周时期一个重要的氏族,但至今只发现2件带有“”字的青铜器,“皿氏”青铜器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就显得越发珍贵。另一件是1977年陕西陇县发现的皿氏族人的青铜簋 [guǐ],年代与皿方罍相同。同时,皿方罍从发现到流落海外、再到回归的过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因此,它的收藏价值也很高。

  湖北铜敦“零赎金”被索回

  目前,已知的湖北流出又回归的青铜器,是原存放于宜昌秭归屈原纪念馆的一件青铜敦,后被人盗卖至国外。1988年,这件文物将在美国纽约索斯比拍卖。经我国有关部门与国际刑警组织协调,1989年,索斯比拍卖公司和没有透露姓名的买家以“捐赠”形式把铜敦归还中国。

  万全文表示,这种直接索回的方式,少之又少。不过,它也不失为文物回归的一种好方法。

  对于更多的流失海外文物如何回归,国内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在器物参加拍卖会前进行“洽购”,“洽购”不成就得花费巨资公开拍取,这都属于“赎买”,方式比较单一。无偿回归的例子,是法国皮诺家族送回2件圆明园铜兽首,非常罕见。

  万全文苦涩一笑,我国流落海外的器物很多,比如美、英、法、日等国,单是其各类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铜器就数不胜数。

  比如,我国著名考古学者陈梦家,著有《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8月出版),是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旅美期间艰苦收集资料而来,共收有845件青铜器,并详细记录了器物的图像、铭文、尺寸、年代等信息。

  “这些器物很难通过拍卖方式收回”。万全文无奈地说。

   湖北国宝”流落海外有多少

  那么,湖北有没有国宝级的青铜器流落海外呢?

  万全文介绍,仅就公开的信息来说,在日本京都的泉古屋博古馆,有一件铜鼓,与湖北馆藏的崇阳铜鼓,在外形、纹饰上极为类似。我们猜测,应是同一时期同一批次的物品。至于是不是从湖北流出,目前没有掌握这方面的信息。

  另有楚公家钟,只有一件在陕西法门寺,3件藏于日本。

  这是我们在海外看到实物、但国内没有明确记录的疑似“湖北籍”青铜器。

  还有一些曾有记录、后来不知所终的青铜器。比如: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安陆原为安州,出土地为安州当时下辖的孝感,共6件一组青铜器),我们还在四处打探它们的消息。

  如果发现海外有湖北流失的国宝级文物,湖北有没有“请国宝回家”的计划?

  万全文表示,我们会时刻关注。

  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杨理胜

(见习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