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些武大人成为新冠疫苗Ⅱ期接种志愿者
由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4月12日开展Ⅱ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于3月27日完成,共108位志愿者成功接种,武汉大学保卫部任超是其中一员。
Ⅱ期临床试验将招募500名志愿者。截至4月13日17时,已有273名志愿者接种疫苗。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武大人吧。
一家三口齐上阵 全球最年长志愿者出现
4月1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医生熊英和84岁的父亲熊正兴一起,参加了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父亲熊正兴成为全球年龄最高新冠疫苗志愿者。
疫情爆发后,熊英在战“疫”前线奋战,熊正兴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他是武汉大学1957级校友,作为退伍军人也是老党员的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为全民战“疫”奉献自己的力量。
陈薇院士(中)与熊正兴(右)、熊英(左)父女合影
说到参与疫苗试验,熊英表示:“这个实验,在现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早日的研发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和我的丈夫,女儿都报名了,经过筛选后我入选了,后来我的父亲知道后也很想参与进来。”在得知对志愿者的年龄要求没有上限之后,熊英为父亲也报了名,经过身体检查后,没想到84岁的熊正兴居然顺利通过了。
熊正兴说:“这个新冠肺炎,对我们老人来说是有些欺软怕硬的,所以如果我参加这个临床试验能对疫情有帮助的话,那大家都不会对这个病毒那么恐惧了。”熊正兴表示,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坚持两次半小时以上的散步,身体很好,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利国利民的事都愿意参加。
15日下午,熊英的丈夫接到消息,已通过审核,即将接种疫苗。
一边指导学生答辩 一边报名疫苗接种
4月13日10时16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军教授撸起袖子,接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参与二期临床试验。
“我看到新闻里说,参加一期试验的108人中年轻人居多,而50以上年龄段的人偏少,女性也偏少,而第二期试验扩大到500名志愿者,我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站出来。”谈及做志愿者的初衷,杨军说,疫情期间有那么多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保卫武汉,保卫湖北。这次自己能有机会来为疫情防控做一点点事情,是极好的。
杨军说:“我先生和女儿都非常支持我,那天去接种就是我先生开车送我去的。”通知里写的时间是早上8点半。她是8点15分提前到达的接种点,发现很多人比自己去的还早,已经排了很长的队。“我自己也非常受感动,这说明大家都是怀着一腔热血,想着要做点什么的。”
接种完成后,杨军偶遇陈薇院士,“您今年多大?”陈薇询问杨军。“我跟您一样,都是60后。”杨军笑着回答。“哦,好,很好!”陈薇连连点头。
陈薇院士(左)与杨军教授(右)合影
“我接种后觉得身体状况还好。只是昨天晚上体温稍微有所上升,最高时37.1度。‘班主任’(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告知多休息、多喝水。我今天早上起来就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杨军说,疫情期间一直在忙着给学生上网课、指导学生预答辩等,现在武汉整体形势向好,她也更忙了。
母子同心 00后儿子是最年轻志愿者
“看到征集志愿者参加新冠疫苗接种实验的信息后,我没有丝毫的迟疑就点了进去!我的初衷就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有一次勇敢的全新尝试,为守在武汉作最好的见证。”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吴小红老师在新冠疫苗接种小记里这样写道。
吴小红和儿子
11日上午接到审核通过的电话通知,没想到她的儿子也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要去接种疫苗,他们事先都不知道对方报了名。
12日中午13:30结束学校家属区值守巡查工作的吴小红老师马上赶往接种地点。到了实验大楼,她得知出生于2000年的儿子是最年轻的志愿者。
吴小红老师说,注射疫苗后,所需注意事项和后续每日记录都有详细手册告知,另有医护志愿者微信群便于日常跟踪反馈。后面的第14天,第28天和第6个月各完成一次采血和研究访视,整个研究实验过程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真心希望疫苗能早日成功问世,惠及国人乃至世人!”
用我的行动为每一个学生鼓劲
“武汉是我的家乡,对我来说他是独特的,也是熟悉的,她是我的挂念,也是我的眷恋。”4月9日,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一发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梅菲就在第一时间申请报名。通过审核后,12日一早她就来到了接种的地方。
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她希望用实际行动为每个同学鼓劲和加油,在这场战役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她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战役,每个普通人只要做好应该做的,就是自己的英雄,也是所有人的英雄。”
陈薇院士(左)与梅菲(右)合影
作为一个武汉人,梅菲最想做的就是陪伴这座城市痊愈,亲手按下城市播放键,看到武汉的大街小巷上大家摘下口罩的灿烂笑脸。成为新冠疫苗志愿者的经历,会在灵魂深处播种下坚韧的种子,成为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希望疫情过去后,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访武汉的大街小巷,我请大家吃最正宗的热干面和小龙虾,欣赏美不胜收的珞珈山水和珞樱缤纷。”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