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听不见ETC响 30岁IT男被诊断为高频神经性耳聋

11.08.2015  11:06

(记者黎清 通讯员刘姗姗)近日,一篇名为《据说超过35岁的人,就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服不服老,再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看你听不听得见这个声音。汉口的刘先生更是连过江ETC那一声“滴”的计费声都听不到,到医院确诊为高频神经性耳聋。

记者将帖子中的声频转发给朋友,60后、70后的大多表示听不到。36岁的王丹说听不到任何声音,“很奇怪就是耳朵不舒服,有痛感”;80后叶先生完全听不到声音,还以为这是无声恶作剧;70后的邹妈妈将声频打开,她完全无感,而一旁00后的女儿却大叫:“妈妈,关掉,太吵人了!”

汉口31岁的刘先生是IT男,以前开车过江时,总能清晰的听到“滴”的一声,他总调侃:“一碗牛肉面又没有了。”可最近两个月,他再也没听到“滴”的一声,一开始还以为是ETC坏了,暗自窃喜。可半月前,一同坐车的朋友都听到“滴”的一声,他这才赶紧到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看病,最后被确诊为高频神经性耳聋,高频在70分贝才能听到(正常人在25分贝左右)。

据了解,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档。人与人之间,听力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由于成年人在听觉上长久劳损,很多人到中年以后开始丧失对高频率音的听觉能力,听不到14400赫兹的声音。

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伟介绍,引起神经性耳聋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长期在噪音环境下的工作者,听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引起噪音性耳聋,特别是现在年轻人喜欢随时随地戴耳机,在地铁等公共环境中,噪音本来就比较大,为了能够听得清楚,他们会把音量调到最大,这对耳朵的损伤很大。除此之外,近几年,神经性耳聋逐渐瞄准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的年轻白领,劳累过度会使内耳和神经血液供应减少,不仅会产生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也可能导致耳聋。另外,使用某种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耳聋,比如抗结核及精神疾病的药物等。

专家提醒:对于听力的损害,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我们应尽量远离火车站、飞机场等地方;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作者,可以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尽量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不要开很大,如有需要可佩戴降噪耳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低盐饮食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慎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漫画赵健

责编:彭莹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