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絮致北京电动大巴群燃 新能源事故需打破质量论与骗补思维
5月1日12时22分,北京蟹岛度假村停车场发生电动巴士连环火灾。由于周末休息,现场停放了100多辆新能源电动大巴车。根据现场目测,着火大巴车 80 辆左右。
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再次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发出质疑,怀疑是由电动汽车电池自燃或者充电原因导致,甚至有舆论据此推断停放在此的电动大巴是否与此前新能源骗补有关。
对此,消防部门在调查后公布的结果显示,此次大巴群燃原因是蟹岛结婚燃放烟花引燃柳絮,致使引燃汽车。据了解,事发时也有部分私家车,但由于电动大巴当时由于五一集体停放在该区域,致使无法第一时间离开,最终导致80多辆电动大巴群体燃烧。
电动汽车事故质量怀疑论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北京电动公交大巴因空调系统问题也曾引发了舆论大范围质疑电动大巴安全隐患问题。
记者对比发现,仅2016年全国传统燃油车自燃事故是电动汽车事故的数千倍,而电动汽车事故每一次都有原因可寻,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舆论对新能源汽车事故如此敏感?
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产物,在技术上由电池、电控、电机三部分核心部件组成,由于消费者接触燃油车较长,对于电动汽车技术的陌生,导致消费者将车载电池与日常使用的电池注意事项混淆,认为电池相比燃油脆弱,危险系数高,加上普及范围不广,造成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所偏差。
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系数如何保障?能否满足舆论的安全保障?
查阅资料显示,车载电池在生产研发中会经过穿刺、外力撞击、火烧、水泡等各种极端环境的实验,据了解,仅火焰燃烧要求电池在火中保持30分钟以上不出现燃烧现象,穿刺也是对电池短路造成事故进行了很好的实验。
而电动汽车的电控技术除了在动力上操控电池的放电过程外,还会为电动汽车形成一种保护,同时电动大巴的电池摆放是在车的整个中间地盘,最为安全的地方,因此这几项可以说明,电动大巴的安全性与传统燃油大巴基本一致,甚至更好。
不过专家指出,由于部分客车企业在去年出现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现象,因此很多消费者与舆论认为电动大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这是一种误区。
据了解,在去年查处的新能源骗补企业产销规模仅占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极小的比例,而且其品牌与产品也属于地方企业和非主流品牌。
同时专家指出,舆论应该认识到新能源客车骗补有关企业大多出于小品牌的原因,其背后更多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在集中采购中借机换取补贴的投机行为,不应因此影响整个新能源客车市场,因此主管部门也应在未来集中采购中加强这一方面的审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