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讲坛】冯惠玲教授谈数字记忆
新闻网讯(通讯员王吉秀)4月20日,珞珈讲坛第291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一级教授冯惠玲带来《数字记忆:数字时代的记忆风景》的报告,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冯惠玲从渐成气象、密码之趣、魅力魔方、领域解析四个模块引入数字记忆话题,并指出,数字记忆就是将特定对象的历史文化信息以数字方式采集、组织、存储和展示,在网络空间承载和传播的记忆,是刻写记忆的一种形式,是数字人文的一种实现。在密码之趣模块,她分别阐述了记忆的进化,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刻写记事方式的变化,从非文字符号记事到文字记事再到数字记事;记忆功能的革命,大脑记忆经历第一次革命图书馆、档案馆等再到如今的第二次革命计算机。
冯惠玲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记忆面临着消失、古村落快速消失、传统的生活习俗与民间艺术也在渐渐远去,现代文明和信息化进程这两把双刃剑带来了记忆危机,这也让数字记忆显得尤为重要。数字记忆从全球角度看,有利于保持历史真实性、文化连续性、文化多样性;从地域和社群视角看,有利于延续地域精神、传播主体文化、支持身份认同、积累文化资源。
冯惠玲介绍,数字记忆的主要形态分为:展陈型、叙事型、复合型。五大要件为:功能定位、文化阐释、资源整合、可视展示、技术支撑。其特点为:全记忆、多资源、双面性、深挖掘、多媒介、重体验、衍生性、互动性、开放性、累积性。数字记忆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领域交叉。她梳理了数字记忆的一些研究成果,把数字记忆分为国家记忆、地区记忆、社群记忆、事件记忆、文化记忆、个人记忆等,并分别举例,比如中国记忆以及上海记忆等项目。
冯惠玲,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数字记忆等。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撰写和主编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摄影:屈波 编辑: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