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铁腕治理环境污染
今年两会上,生态环保问题持续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焦点,铁腕治理环境污染这一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环境好转的成果,成为会内会外强烈的呼声和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7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是新环保法实施年,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纸老虎”,要让它成为钢牙利齿,关键在落实。
“长牙齿”的法律
遭遇“执行难”困境
“小马难拉大车”、“违法成本低难扭转”、“身处GDP和环保夹缝”……两会上,代表委员认为,新环保法自今年1月1日实施以来,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执行难”的困境。
违法成本低难扭转,按日计罚震慑力仍不足。继“两高”出台解释、新环保法生效以来,按日计罚、对企业负责人人身的处罚等规定,使违法成本有所增加。然而,有地方环保部门认为新环保法虽规定按日计罚,但钱还是罚得少,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的商业成本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
小马难拉大车,缺人、缺装备、缺执法能力。队伍老、专业性差、人员编制少、队伍小已是中国环保执法部门的多年顽疾。全国多地市区级环境监测大队只有五六名队员、县级队员通常只有2至3人,却要负责数千家企业。还有的企业采取白天正常生产、晚上违规排放,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等办法逃避监管。新环保法虽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法律”,环保部门却广泛面临人手有限、执法装备差等难题,难以满足执法需求。
地方保护伞作祟,部分地方政府难下决心关停排污企业。据了解,西部一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收入低,小企业税收在当地财政收入中占据相对更大的比例,尽管一些小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经常造成环境污染,但地方政府很难下决心彻底关停。一些基层环保执法人员说,环保人事权在地方,在环保与地方经济发展冲突时,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要求环保部门服从“发展大局”,导致一些小企业的违法行为痼疾难除。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
让所有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
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坦承,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其实并不是专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才会关心天蓝不蓝,在经常遭受雾霾袭城的各个城市,‘出门望天’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有的人甚至以看不看得见某一座建筑物,作为自己戴不戴口罩出门的标准。”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
陈吉宁表示,今年将从四方面着力治霾: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高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水平;加强信息公开,让所有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让每个人成为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共同治霾。
摸清土壤污染状况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治理土壤污染是我国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之一。陈吉宁说,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环保部对土壤污染状况的点位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
陈吉宁说,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让土壤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切断土壤污染源头,遏制土壤污染扩大趋势。对污染的土地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污染管控,避免污染扩散。此外,要通过试点示范,建立适合我国的污染治理技术体系,逐步推动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下一步,环保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做好污染源管控。”陈吉宁说。
谈到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时,陈吉宁说,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累计投入255亿元,治理了约5.9万个村庄,受益人口约1.1亿人。
环保部8个环评机构今年脱离
好的法律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陈吉宁表示,环保部把今年确定为环境保护法实施年,将开展全面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陈吉宁介绍,为落实好新修订的环保法,环保部将开展六方面工作。出台和完善环保法实施细则。把新环保法在具体实施上一些模糊的地方进行“细化”。“最近对两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就是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他表示,要在一些地市试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进行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内容。
在推动地方政府责任落实方面,要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强化地方责任,解决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不作为”。
陈吉宁说,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状况彻底改变,让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在提到“红顶中介”问题时,陈吉宁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