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快递
绿色航运不让长江变成“纳污渠”
图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水上交通,同时严格保护长江生态。图为巴东县官渡口镇长江巫峡口水域。(梁勇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汉昌 刘长松 周芳 甘勇 赵峰 廖志慧 孙凌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长江沿线每天过往船舶超过3万艘(次),总量和密度均居世界第一。
湖北江河、湖泊密布,既带来水路运输的便利,也出了一道生态保护的难题:来来往往的船只,如何才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留污染?
船舶截污,情法交融加速推进
6日,梁子湖上春雨磅礴。
坐在自家旅游船上,鄂州梁子湖万顺旅游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启海美滋滋地说:“下得好!这场雨一过,花开了,树绿了,游客就要多起来喽。”
62岁的老余是地道的梁子湖人,小时候下湖游泳嬉戏,捕鱼捞虾,如今驾船做旅游,每年15万人次的游客量让他在城里买了两套房、一台车。
“这一湖清水就是我们的饭碗,谁要是敢污染这一湖清水,那就是图财害命。”老余说。
老余一席话,让梁子湖海事处主任张旭东倍感欣慰。“把你这个‘老顽固’当年的丑事好好跟记者说说。”张旭东开起了玩笑。
2008年,为改善梁子湖水体环境,减少船舶污染,鄂州市启动了船舶“零排放”行动,禁止任何船舶以任何方式向湖区水域排放污水、污油、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所有污染物都必须人工收集转运上岸,再进行处理。
禁令一出台,包括老余在内的众多船主炸了锅。
几十年来,垃圾随手扔,污水就地倒,简单又方便。“这大一湖水,凭我们几艘小船就能污染?把污水、污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上岸,运输费谁出?人工费谁出?”当时,老余意见很大。
面对抵触情绪,工作人员五次三番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把老余的这根筋扭过来了。“他们把油水分离器铅封起来,就相当于把你的‘下水道’给堵了,隔三差五就来检查。”老余说。
湖且如此,大江尤甚。
在荆州港区,“加翼油趸1812”号船舶负责人乔祥感叹:“千万别等污染无药可救了,再去治理。”
荆州市船舶检验局船检科副科长刘启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艘搭载400人的客轮为例,一天的生活垃圾、污水超过2吨,如果都直排长江,那长江岂不成了“纳污渠”?
据省港航局介绍,2011年以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我省在新船出厂时强制安装污水处理装置,否则无法通过船检;旧船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引导加装污水处理装置。
目前,全省客船已全部完成改造,货船改造正在进行中。
航道整治,生态考量成为生死线
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这是水运三大优势。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湖北宜昌至安徽安庆段的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被作为重点工程纳入。其中,从武汉至安庆段的航道水深将被提升至6米,工程完工后,可保证万吨级的船舶常年双向通行。
国家级重点项目,能否大开大建、大挖大填呢?
宜昌至安庆段长江航道整治模型试验负责人刘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长江也是有灵性的,绝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就去剥削它、破坏它、压榨它。”他说。
在位于武汉的长江航道研究所,指着航道整治模拟试验河道沙盘,刘林告诉记者,这是根据长江实际的水流速度、水体含沙量等水文数据,按比例缩小的沙盘,每天都在进行航道整治的模拟实验。
刘林把记者带到“蕲春段”。“这一段河道比较宽,但航道比较窄。就好比一条挺宽的马路,路边绿化带比机动车道还宽,那还不天天‘堵车’啊。”他说,“起初的方案是在这里建一个丁坝,利用水流直接把航道冲深,这样的整治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同时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现在我们运用边滩守护,防止岸边的泥沙向航道运动,影响航道变浅、变窄。虽然工程达到整治效果要慢一些,但是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像蕲春段这样“顺势而为”的,还有鄂州段。为保护我省为数不多的深水岸线,清淤工作不是简单地这边挖出来,运到岸边堆放,等某些位置需要,再转运过去进行填埋,而是提前勘测,整个转运过程尽可能地在水下水面完成,最大程度减少对长江的影响。再如洪湖段,为减少对豚类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将尽可能地减少重型机械作业,同时在作业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确保废渣、废水不入江。
两年多来,刘林和他的同事们记录的相关数据装满了几个硬盘,制定的整治方案上千种。
但他不觉得辛苦:“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态考量正逐步上升到生死线的高度。以前,环境评估报告、工程可行性报告是两条线,特殊情况下,环评还要向工可低头。现在,同步进行,环评无法通过,项目一票否决。”
“粗放型、毁灭型、不可逆转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摒弃,既要让黄金水道流金淌银,也要让绿色长江奔腾不息。”省港航局局长王阳红说。
一砖一草,呵护大江精灵
站在公安县腊林洲江段岸边的护坡上,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常务副指挥长高凯春俯下身子,叫记者过去看一看:“你看,砖洞里长出了水草。等汛期来临后,长江一涨水,鱼类就可以在这些水草中产卵。”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在这里,流向经常急转,导致水流时而湍急,猛烈冲刷堤岸;时而平缓,犹如一池静水。为防止护坡崩塌、滩涂被冲走,在以前整治过程中,一般会铺上整块整块的水泥板。护坡、滩涂的稳定性加强了,但水草也因此无法生存,进而导致鱼类产卵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针对这一问题,在荆江航道整治中,“动物的生存”被放在了首位。
在公安段,建设者采用不规则的生态护坡砖进行拼接,砖与砖之间形成一个个小洞,水草可以从这些小洞中破土而出,形成鱼类繁衍生息的新家园。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更大的玄机在这些砖底下。”高凯春卖起了关子。原来,砖底下还有几个过滤层,如黄沙、透水布,铺设以后,再撒上营养土。“铺得早的地方,都绿油油一大片了。”
有趣的是,同样的生态护坡砖,放在石首江段就行不通了。
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凯春站在江边,指着脚下的护坡说:“这里原本也是要铺设中间带洞的生态护坡砖,但铺了一部分后观察发现,当麋鹿到江边喝水时,蹄子会踩进护坡砖的小洞里,容易‘崴脚’。”
生态环保重要,麋鹿也伤不起。
几番实验后,他们将已经铺好的护坡砖全部拆掉,改用鹅卵石网箱。网箱可以将鹅卵石固定,既能确保护坡、滩涂的稳定性,又能让麋鹿健步如飞,一举两得。
“大河东流,鱼翔水底,飞鸟盘旋,麋鹿打闹,想想都觉得很美!”高凯春期待,他的梦想早日实现。
空气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煤改气”多花400多万,值!
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冯功文 王东
“将燃煤锅炉改成燃气炉,增加了400多万元成本,但我们觉得值!”10日,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燕说。
共同生物2014年一期工程在丹江口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是一家集甾体激素类原料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次年即实现产值近3亿元。去年初,丹江口市领导到该公司调研时提出,如果市里将天然气管道接到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区,能否将燃煤锅炉改成燃气炉?
赵海燕有点犯难,燃煤锅炉已通过环评、安装使用,换燃气炉既需更改锅炉房的结构,运营费每年还得增加400多万元。可是,如果周边的企业都用燃煤锅炉,园区一带的空气质量势必会下降,长远上也会影响产品质量。经过反复讨论,公司决定改用燃气炉。
赵海燕介绍,生物发酵适宜温度为26摄氏度,丹江口平均温度较为接近这一数据,且该市空气洁净,氧气含量高,空气湿度大,尤其是夏季不太热,利于生物发酵合成,便于冷却水降温,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中,将同步新建多效蒸发器、冷却水循环系统、残留回收利用系统,提前做足节能减排文章,为打造国内最大的甾体激素原料生产企业奠定基础。”赵海燕说。
推行集中供热 强化二次利用
应城盐化工探路“大循环”
湖北日报讯(记者梁晓莹、通讯员刘振宇)11日,应城长江埠年产60万吨精细化工系列产品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将依托应城盐化工业资源优势,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生产医药、新材料、环保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年产40万吨家用硫酸钾、20万吨二氧化碳气肥、醇基液体燃料等。园区将采取集约用地、集中供热和废物集中处理等方式,建立盐矿资源、二次能源、副产品和水资源回收利用四个循环,以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作为传统工矿城市,应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今年,该市提出,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大主题,打造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调味品产业聚集区、全国糯稻产业发展区和全国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区等“四区”。
其中,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将依托新都化工、双环科技和华能热电等重点骨干企业,以盐化工业园、赛孚工业园、东城工业园为平台,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盐、碱、硅、氟、热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形成若干循环产业发展链。
目前,该市双环科技、久大制盐、广盐华源等企业已与应城华能热电签订供热协议,待供热管网铺设到位后,即可关停在用锅炉735蒸吨,减少燃煤消耗量70万吨,预计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近万吨,氮氧化物4800余吨。同时,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华能热电项目补充水,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用水700多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0余吨,氨氮20余吨。
据介绍,该市“十三五”期间将初步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为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