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快递
府河武汉流域将筹建为湿地公园 面积约95平方公里
荆楚网讯(记者周三春)武汉市计划将府河武汉流域建设成为95平方公里左右的湿地公园。这是9月20日记者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目前全球湿地存在率为6%,我国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58%左右。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处长程本泽介绍,“百湖之市”的武汉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全市自然湿地面积为1561.86平方公里,占到了市国土面积的18.39%。武汉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即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8个。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保护总面积为354.64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全市22.7%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占市国土面积的4.17%。初步形成了由不同利用管制级别、多种管护形式相结合的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经组织科考和抽样调查,在武汉市的湿地上栖息野生动物413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8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10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同时,武汉市还生长着高等维管束植物408种,其中水蕨、野大豆、莲和野菱等国家I级、II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
而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建设处处长余刘琦泽表示,武汉市目前正在筹划将府河武汉流域建设成为湿地公园,面积约95平方公里,用来保护、治理和修复府河沿岸的生态环境。
程本泽介绍,据武汉观鸟会组织的调查,武汉市记录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与往年相比,呈恢复性增长态势。经过多年建设与保护,武汉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正在逐步得到修复与恢复,湿地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呈现恢复性增长。
让排污者无利可图
邓建胜
利益的诱惑往往使环保意识不堪一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改革,有望让环境破坏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支付足够的代价
近日,老家一家电镀厂的老板向笔者“诉苦”,说他的企业盈利很好,却屡次被环保局刁难,如今被封了。但笔者明白,这对镇上的乡亲来说是好事。
在传统习俗中,故乡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尽种树栽竹,甚至以竹木的长势视为家族“风水”好坏的征兆。于是,整个小镇浓荫如盖。可是到1984年前后,有老板看中了镇上的古樟树,几乎一两个月内,几十棵树龄上百年的大樟树砍倒在地,树干被千刀万剐,一片片投入大蒸笼内,曰“熬樟树油”。据说每棵能让镇里“赚”二三百元。今天提起此事,这位电镀厂老板也承认,那时“砍树熬油”,是件比杀鸡取卵还愚蠢百倍的傻事。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傻事”不胜枚举。一座小化工厂导致溪中鱼虾灭绝,一个采石场让青山千疮百孔……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杀鸡取卵者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利益的诱惑往往让环保意识等不堪一击——持刀者只盯着从腹中取出的那枚鸡蛋能换几毛钱,而全然不顾这只生蛋的母鸡可持续利用的巨大价值。
日前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让环境破坏者不敢轻举妄动。特别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等改革,将为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基础,让环境破坏者为自己的举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支付足够的代价。今后,在考核企业和地方发展时,既要计算他们贡献了什么,也要核算其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污染物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一家污染乡里却称每年“贡献”了上千万元利税的企业,如果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修复费用,估计不但毫无利润可言,还要背负几千万、上亿元的环保欠账,到那时,这样的排污企业除了砸锅卖铁偿还环境负债,唯一的出路就是关门大吉。
环境污染层出不穷,根源在于一些破坏环境者损人利己总能得逞。从制度上就让排污者无利可图,或许是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
潘少军
把垃圾变废为宝,科技支撑和研发投入至关重要;此外还要千方百计提高性价比,才能既“循环”又“经济”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一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的新型建材备受关注。这种建材不用传统的钢筋水泥,内含50%的建筑垃圾、尾矿矿渣、煤矸石、秸秆等废弃物,前期投入100亿元科研经费,解决了1万多个技术难题,解决了无毒、无味、节能、节材、节时等问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赢得大量订单。
这件事对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起施行。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相关产品摆脱不了“循环不经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往往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要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来,把垃圾这一“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科技支撑和研发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不是投入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废弃物怎能变成坚固耐用的建材?研发攻关成功后,这些废弃物就变成了来源丰富、价格较低的原材料。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都需要科研的力量让资源循环利用、起死回生。以餐厨垃圾处理为例,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动物饲料,是一种最节约、最经济的做法,但由于害怕疫病等问题,目前往往把餐厨垃圾变为农业肥料,白白损失了其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其实,目前已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餐厨垃圾中蛋白质的分子链打碎、重组,从而转变为无害的优质饲料。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是循环经济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循环经济链条中,企业必须有经济效益的支撑,必须盈利,才能保证循环经济持久广泛地开展下去。只循环,不经济,产品价格较贵,只能被市场拒之门外。比如那家企业将每座工厂与出产废弃物的矿场严格控制在10至30公里范围内,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产品的经济性、竞争力因此显著增强。
此外,循环经济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缺失、市场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恶性竞争,会导致真正的“循环产品”难以“出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循环经济单纯由政府推动难免曲高和寡,完全由市场推进也行不通,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良性互动,共同呵护和推进,才能真正做到既“循环”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