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唱法开拓者王昆去世 享年89岁
1981年,郭兰英在北京举行告别演出。图为郭兰英与王昆。
20世纪80年代,王昆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部队演唱歌曲。
1996年8月6日,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拉开北京首演的帷幕。王昆、田华、石钟琴、辛丽丽、瞿笑意在演出后,四代喜儿一起合影。
昨天13点46分,著名歌剧艺术家王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中国第一代“喜儿”
推动流行音乐发展
王昆,河北唐县人,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同年,年仅19岁的王昆,在中共七大的演出中,参演了歌剧《白毛女》,并成功地扮演了中国第一个“喜儿”。据报道,当时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也被其精湛演出感动落泪。
作为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被誉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南泥湾》、《翻身道情》、《秋收》、《农友歌》、《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给几代中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被誉为“德高望重的歌唱家”。夏衍高度评价王昆的歌声“朴实纯真、一片天籁”。
1982年,王昆被任命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在东方歌舞团时,她培养了远征、郑绪岚、朱明瑛、陈俊华、郭蓉、牟炫甫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流行音乐招致了很多激烈的批评,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王昆表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宽广胸怀。唱了几十年革命歌曲的王昆,在流行歌曲还被很多人认为是“靡靡之音”的时候,就勇敢地站出来支持流行音乐的发展,“一些人说,我是引进流行歌曲的‘罪魁祸首’,对我非常不满意。我坚信,用不了几年,我这顶帽子就会被摘掉。”
曾是崔健伯乐
获崔健以电影致敬
中国第一位歌剧“白毛女”王昆和中国第一位摇滚巨星崔健之间有交集,似乎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然而事实是,崔健的成名曲《一无所有》,得感谢王昆给予的赏识和演出机会。在崔健的导演处女作《蓝色骨头》中,他也以毛阿敏的角色致敬了王昆。
1985年,东方歌舞团推出了一台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出,崔健正是在这场演出中,一身农装的演唱了《一无所有》。崔健震撼了观众,收获了掌声,却也因为摇滚的“另类”,遭到部分官方代表斥责。而作为这场演出的组织负责人,王昆曾经回忆,“有人指责我说,民歌就是这么唱的吗?但我是把《一无所有》当成爱情歌来听的,你很爱我,我一无所有还爱我,这不是很好嘛!这首歌的音乐非常好,很能打动人。所以,我就批准崔健唱了。”
这一经历在崔健的电影《蓝色骨头》里有类似还原的场景,毛阿敏所饰演的文工团团长,也是在相对封闭的年代,赏识了“不合时宜”的《迷失的季节》,并遭到了官方斥责。记者黄亚婷
美满夫妻相伴71年
丈夫两个月前去世
王昆的丈夫周巍峙,是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曲作者。2014年9月12日,周巍峙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周巍峙与王昆的美满婚姻,在文艺圈内外有口皆碑。两人于1943年结为夫妻,在后来的几十年岁月中,他俩相爱弥坚,风雨同舟。在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周巍峙担任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王昆则是《农友歌》的演唱者。周巍峙有着广泛的文艺爱好,喜欢民族音乐、爱唱歌,喜欢吹口琴,钢琴也能弹上几曲,“夫弹妇唱”是这个家庭的保留节目。
著名歌唱家戴玉强:
王昆老师像关心儿子一样关心我
“王老师的去世是艺术界的损失,她是大师级的艺术家,是后辈们的楷模,值得我们尊敬、缅怀、怀念。”昨晚,歌唱家戴玉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略带沉重地说:“在音乐界,歌王歌后这样的艺术家大有人在,但王昆老师最辉煌的不光是歌唱得好,她对文化领域的贡献,对人才的挖掘、培养和管理上的成就更值得我们尊敬。”戴玉强说,王老师每次见我都会一把搂住我,就像关心自己的儿子一样,她常说“小戴,你真棒”,“这样一位大艺术家的鼓励,让我总是充满自信,她对后辈从不吝啬夸赞。我永远怀念她。”记者钟磬如
歌唱家刘丹丽:
她是很值得尊敬的艺术家
我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丹丽得知王昆去世有些惊讶,“真的很难过,她是很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她的胸怀和对艺术的追求值得我们后辈学习。虽然这几天我手头工作比较多,但还是想安排一下,争取去北京送王老师最后一程。”
刘丹丽在电话里唱了一段王昆在《东方红》里唱过的《农友歌》,“王老师的许多作品都很经典,对我音乐道路产生一定的引领和影响。”2006年,省歌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和《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6部经典歌剧在北京演出,刘丹丽扮演的第三代韩英得到了王昆的盛赞,“我觉得王老师很爱护后辈演员,她的话对我鼓励很大。”刘丹丽多次进京参加的演出,都是王昆担任艺术总监,“她有时身体不太好,坐着轮椅也坚持到现场指导大家、提建议。”记者钟磬如
省歌舞剧院院长卢向荣:
王昆老师很关心地方歌剧的发展
“很悲痛,王昆老师是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值得后辈学习。”昨天,省歌舞剧院院长卢向荣对王昆的去世如此说。
他说,王昆追寻的中国歌剧发展道路,是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省歌舞剧院的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沿着这条歌剧道路走,刚刚在第二届歌剧节上获奖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也是循着这条道路。“王昆老师还很关心地方歌剧的发展。”卢向荣回忆,记得1999年《洪湖赤卫队》第三次复排,在北京展览馆礼堂演出,王昆老师专门赶来观看了演出,她对复排评价很高。记者钟磬如
“老先生”非常关心青年人才
武汉音乐学院的男低音歌唱家李大新,回忆起与王昆的两次接触,仍十分感慨。
1988年,李大新同时接到了东方歌舞团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在大学和东方歌舞团之间徘徊不定时,王昆给了李大新建议:男低音难得,而且还这么年轻,能有机会到大学深造是很好的机会。
1993年,李大新面临毕业去向的问题,再次求教了王昆老师,“去东方歌舞团还是留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王昆老师给我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我的声音条件,建议我如果可以留校的话,或许比舞台更好。我跟老先生接触不多,但我能感受到她对青年人才非常重视和关心。她一直鼓励我这样的年轻人不要只看舞台的光鲜亮丽,而要踏踏实实做音乐,做学问,多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