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退伍老兵16年义务献血小板70次:献的是健康希望
中新网襄阳10月8日电 (尚华珍 杨泽文 史祎)在朋友眼里,湖北省襄阳市退休老兵张永红只是一名孤儿;在襄阳血站工作人员眼中,他却是一名“献血模范”。
16年来,张永红坚持无偿献血达70次,积极参加献血志愿宣传无数次,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而今已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一员。面对周围朋友的不理解,张永红坦言,自己献的不仅是血,而是健康和希望。
国庆节期间,记者在襄阳市襄州区光荣福利院见到了张永红,他上身穿着战友送的牛仔外套,下身穿着一条西裤,不时微笑的脸,在谈话间增加了几分幽默感。大约50平米的房间内打扫的干干净净,仅有的家具和桌子上的东西也摆放的整整齐齐。
今年44岁的张永红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8个月大时,母亲因食物中毒去世;9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离开人世。从此,和姐姐相依为命。在乡亲们和村委会的帮助下,1989年3月,临近中专毕业的张永红应征入伍,3年后退伍被分到原襄阳县石油公司,2000年,企业改制被买断工龄,张永红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问起当初献血初衷,张永红说,在部队第一次参加献血,觉得没什么影响。直到1998年,在去樊西一加油站上班的路上,无意中瞥见一辆献血车上贴着“血库告急”的字样,当时想都没想,就进去撸起袖子,献了200毫升血液。
2006年八一前夕,战友聚会,一名战友因伤正在医院输血未能参加。大家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张永红囊中羞涩,悄悄跑到血站捐献了400毫升血液,并把献血证悄悄放在受伤战友的车上。事后,他给战友解释:“我没啥钱,无偿捐献了点血,也许并没有输到你的身上,但我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表心意!”
渐渐地,劳动节、教师节、建军节、建党节等,他都会去血站献一次血。张永红介绍,每次检查时,医务工作者都说自己身体恢复的很好,于是自己就慢慢从一个月献一次调整到20天献一次。
“最多的是一年献12次血小板,相当于一个月献一次,有一次为了救一对双胞胎,一次还献了两个血小板。”张永红说,献血小板要求比献全血更严格,所以自己平时很注重饮食和锻炼。
在张永红家中,记者还看到了一摞堆放整齐的献血证,2006年到2007年献全血3次,2008年献血小板8次,2009年献血小板9次……翻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里面详细记载了张永红的次次爱心,其中还有一张被老鼠啃的都不规则了的90年代献血证。
“90年代,献血都只发证,没入网,几次搬家,自己的献血证也丢的丢,烂的烂。”说着,张永红拿出襄阳市献血中心血站今年7月给他出具的献血档案,献血信息明细表上详细的记录着血站对张永红个人从2006年到2014年以来采血的日期、地点、护士、形式、针次和采血量,采血袋数等数据,整整3页纸。
16年来,张永红有记录的无偿献血(血小板)70次,累计献血量达57000毫升(相当于14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2012年,张永红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在全国无偿献血日那天,他捧回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证书。
襄阳市中心血站医务工作者介绍,血小板存活期最多为4到5天,但临床所需者供不应求,一般都是现采现用。从襄州光荣院到襄阳市中心血站坐车来回要2个多小时,每次只要有患者需要,张永红都会匆匆赶来。
如今,不管多忙多累,定期献血成了张永红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跟他接触的大部分战友和朋友都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对此,张永红解释,一个人献血的周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献血对于自身和社会都是件好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
“去年9月,我入住光荣院后,去武汉申请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一员,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张永红朴实地说,从小到大都是社会在帮我,自己没多大经济能力,就献血救人性命,也算是报答社会,趁自己还有十几年的献血时间,争取突破100次。(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