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给猪场配个蔬菜“邻居”——一个养殖大户的生态转型之路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周雄祥
养猪行业,粪污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此,很多养猪场与周围居民产生矛盾冲突。荆门金旭农牧有限公司探索“猪-沼-菜”循环种养模式,化害为利,既解决了粪污,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11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团林镇双碑村的金旭公司,看到他们的养猪场干净整洁,600亩设施蔬菜基地,前来运菜的卡车络绎不绝。“我们用有机肥、沼液种菜,不仅解决了猪场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还生产出了大量有机蔬菜,很受市场欢迎。”公司负责人罗明杰向记者聊起了他与父亲从单一养猪到养殖种植结合的转型故事。
沼液成鸡肋
罗明杰和他父亲罗光伍都是土生土长的沙洋人。吃苦耐劳的罗光伍,早年干过不少营生,后来成为当地的养猪大户。2007年下半年,罗光伍父子来到荆门团林镇成立公司,建养猪场。
养猪场配套建设有投资300万元的大型沼气池,沼气供养猪生产和工人、附近农户的生活所用,但沼液、沼渣无法处理。
罗明杰介绍,沼液必须经过后续污水处理才能实现回用或是达标排放。团林新场附近也没有可接纳沼液的水库。
无奈之下,养猪场建好的头半年时间里,公司只能每天派司机用卡车将沼液、沼渣运回沙洋处理,“当时养猪场出栏量有8000头左右,存栏量为3000多头,一头肥猪一天排泄量为2到3公斤,又麻烦,处理成本又高!”
种菜来解围
污染的治理能力直接制约养猪场的发展。经外出考察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启发,父子俩决定先流转100亩土地种植蔬菜,就地彻底解决排污问题。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种菜后不但粪污问题迎刃而解,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罗明杰说,这批蔬菜成熟时,恰逢2008年年初华南地区发生雪灾,菜价普涨,“当时大白菜都卖到了2块多一斤,我们用粪污、沼液等种植的蔬菜又新鲜又无公害,自然是一抢而空。”
尝到甜头的罗氏父子从2009年起,大规模种植蔬菜,并在2010年投资200万元建成有机肥厂,利用粪污、沼渣等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料供蔬菜基地使用。罗明杰告诉记者,“使用有机肥相比化肥,蔬菜病虫害少了,每亩还节省不少肥料成本。”
2013年,该公司600亩设施蔬菜基地和1400亩露地蔬菜,创利润320余万元。为了带动当地农户致富,公司领衔成立了荆门市春篮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20名社员,并注册“春篮牌”蔬菜商标。
有机肥成宝
有机菜俏销,有机肥也成了一种产业。据了解,当地已有两家较大的种植合作社提出想买金旭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如今,肥厂除解决本场养殖粪污外,还可消化周边养殖大户的畜禽粪便,2014年产量有望达到1万吨。不过罗明杰表示,除了自给自足外,公司还要给合作社社员提供肥料,因此暂时以供应内需为主。
与此同时,有蔬菜基地作后盾,沼气池和有机肥厂联动,金旭公司养猪场的规模稳步扩大,现年出栏量已达1.5万头。而随着环保部门对养殖污染的处罚力度加大,一些同行前来请金旭公司帮忙。罗明杰告诉记者,前两天就有一个养鸡大户找来说,愿意倒贴运费把鸡粪送给金旭的有机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