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7000万到亏2000万 养殖户摸不透的“猪周期”
17.08.2015 12:06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进入养猪行业11年,从最多时可赚7000万元,到今年初亏损2000万元。他一度心灰意冷,有好一段日子连猪场都不想进,全交由儿子打理。今年夏季,生猪价格在低迷3年后,迎来上涨拐点。
面对比股市还难以捉摸的猪价行情,不少养殖户 “累觉不爱”, “内心备受折磨,有时真不想养猪了”。
不只是万年青,过去3年,对所有养猪户来说,都是令人煎熬的3年。他们有的拆了猪圈,改当菜农;有的关了猪场,出门打工;有的想抄底,却 “搁浅”在滩上;有的想东山再起,却已经没有买饲料和猪仔的本钱。
眼下,猪肉价格一路上涨,又有很多人冲进了养猪业。他们能平稳地度过已经错乱的 “猪周期”吗?
故事1
从可赚7000万到亏2000万
“又涨了两毛钱,多卖几头吧。”8月10日一早,一辆中型卡车停在武汉江夏金口的万年青生猪养殖场门口,负责拖猪的刘师傅对猪场负责人说。
生猪走俏,是近几个月的事。此前,猪价已经低迷了3年。“2013年三、四月间,猪价跌得最狠,每斤4.5元左右,养一头猪要亏400元。”万年青说,那时,江夏金口附近的中小型养殖户纷纷急于卖猪,有的连下仔的母猪都卖了。
天天亏损,万年青也受不了。除了2000头母猪不变外,现在他的猪场存栏13000头,只有高峰期的一半多。
养了11年的猪,万年青也经历了财富过山车。
2008年前后,他的猪场盈利2000万元,当时还有一家上市公司上门开价5000万元求购他的猪场,他想自己做得更大就没有出手。近3年,他把赚的钱都赔进去了,还亏了2000万元。
养猪亏损的远不止万年青一个人。据武汉市畜牧兽医局不完全统计,该市去年出栏生猪300万头左右,总的亏损超过6亿元。
其实,在过去3年,从东北到华中到华北,养猪都在亏损。
万年青能支撑下来,是因为他还有饲料加工等产业。他坚信,只要行情来了,还有这2000头母猪,他就会把钱赚回来,还有可能重获资本市场的青睐。
故事2
卖掉珍藏字画为猪场“输血”
猪价低迷3年后,终于迎来反弹,现在毛猪每斤可以卖到9元多,与2013年的行情相比,涨了近1倍。这种深度震荡在养殖大户元新(化名)看来,在预料之中。
有跌就有涨。“猪周期”也是如此。
元新在蔡甸养了12年的生猪,早期挣了一笔钱,对养猪的盈亏变化很了解——肉价上扬,养猪的人增加,接着肉价就会下跌;肉价一跌,养猪的人减少,接着肉价又会上涨。这个过程的交替,一般是一年多时间。
元新猜对了结果,却没有猜对过程。“猪价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以前,猪价跌了一年多就会回调,而这次在低点徘徊了近3年。”元新说,“猪周期”失灵了,他第一次没踩上节奏。到2013年8月时,卖猪的钱还不够买饲料,情急之下,他拿出珍藏了多年的十几幅字画换回几百万元,维持了猪场的运转。“字画还可以再买回来,猪场垮了就回不来了。”元新有些心疼那些字画,但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毕竟养猪是他赖以养家糊口的正业。“现在一斤生猪可以赚3块多钱,一头生猪出栏可以赚600多元,大的可以赚八九百元。”元新说,猪价跌了3年,涨价周期也应该长一些,他准备再进一批猪仔,把损失“扳”回来。
故事3
“抄底”不成再给猪场打工
从大猪场技术员,到小猪场老板,再到大猪场的饲养员,罗明环近3年一直围着猪转,但身份几经改变,都是这轮低迷的行情造成的。他曾经在武汉江夏的一座大猪场里拿着十万元的年薪,让乡邻羡慕不已。
变化始于2013年,罗明环所在猪场的老板把猪都卖了。在猪场里“泡”了多年的罗明环,空有一身养猪技术,却无处施展。
2014年初,眼见猪价跌了一年有余,罗明环觉得到了入场抄底的好机会,便和朋友在黄陂合伙租地办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养了60头猪。
去年6月,这批猪长到200多斤,该出栏了,可当时肉价太低,他又坚持养了2个月,还是把猪场关了,赔进去两年的打工收入。
当时,罗明环的几个同乡也跟着养了一批猪,同样也是因为“入场”太早而亏损。
如果推迟一年养这批猪,结果就大不一样。眼下,罗明环在江夏一家生猪育种养殖企业打工。“现在行情好,可是没有本钱了,买头30斤的仔猪都要700多元。”罗明环说,买猪仔、买饲料、维修猪场,至少得几十万元,还是在猪场当个技术员更可靠。
故事4
这一次总算“踏准”了行情
很多养殖户没有深厚的家底来填亏损的“窟窿”。在元新用字画换钱为猪场“输血”时,武汉黄陂的养猪户朱兰萍则转行种菜。
朱兰萍算是中小养殖户,2012年养了400多头生猪,第二年春天猪价大跌。“一头猪每天要吃10块钱的饲料,却只长1斤半的肉,卖到6块多一斤才保本。”天天亏钱,朱兰萍只好压缩生猪规模,将猪卖掉一半,抽空在农场里多出来的土地上种菜。
去年初,猪价继续低迷,多养一天就多亏一些,朱兰萍一口气出栏了所有生猪,连母猪都卖了。“当时是5块多一斤卖的,亏了十多万元。”
卖完猪后,朱兰萍把空出来的80亩地都种上苕尖。不到两个月,苕尖上市了,她每天采回2000斤,拉到市场里卖。“每天毛收入上千元,一年可以卖6个多月,比养猪稳定多了。”朱兰萍说。
今年春节前后,朱兰萍发现年猪少了,肉价也在上涨,她感觉到了该入市的时候。年后,她拿卖苕尖攒下的钱,买了200头猪仔,这批猪下个月就可以出栏。“这一次算是踏准了行情。”但她又有些忐忑地说,“不知道这轮行情能持续多久。”
专家提醒
缺少养殖经验者谨慎入市
很多人离开了养猪业,又有很多人进来了。
当肉价高企时,更是如此。
记者在采访万年青时,正好碰上某牧业公司的人来联系购买饲料,那家公司准备补栏。据农业部本月初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全国生猪存栏3.84亿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0%;能繁母猪存栏3899万头,同比下跌14.8%。
“现在全国的猪都少,应该要经过两轮补栏才能恢复供求平衡,未来一年都可能是养猪的好时光。”万年青说,争取用一年多的时间,把亏损填平。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犹豫徘徊:既怕错过养猪黄金期的机遇,又怕再次“搭错车”。
“今年5月开始,仔猪和母猪量价齐升,”武汉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高长明昨天告诉记者,按照生猪养殖的市场规律,猪价的此轮涨势会随着新增的生猪大量出栏而终止,“这个过程应该会持续11个月左右。”
面对被打乱的“猪周期”,养殖户又该如何选择?高长明建议,对于没有养殖经验的创业者,务必要谨慎入市;而一些养殖几百上千头生猪的中型养殖户,则要适时调整养殖数量;即使是大型养殖户也应该保持理性,在猪价高峰期里也要避免盲目扩张,保持合理的母猪群结构,预防后市变化。
“什么时候告别一窝蜂,什么时候才能稳稳地赚钱,”万年青说,“养猪和很多事情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17.08.2015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