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官员“数”说澳门回归15周年之变
中新社澳门12月7日电 (记者 陈小愿)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澳门特区多位官员接受内地媒体联合采访时,“数”说了澳门回归15周年之变。
——经济方面,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的统计显示,澳门经济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约6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500多亿美元;人均GDP由1999年的1.5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8.7万美元,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居民失业率由回归前的6.3%下降至去年的1.7%。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局长苏添平说,回归祖国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澳门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近年来,澳门也在推动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
据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张祖荣介绍,2013年澳门旅客市场的容量增加至近3000万,是1999年的4倍;举办会展数量增加至1000多项,是2001年的4倍;零售业销售总额508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的14倍。
张祖荣指出,回归以来,澳门充分发挥作为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角色。过去15年,澳门贸促局在澳门及葡语国家多次举办经贸交流及考察活动,共安排约5000场洽谈,签署合作协议或意向项目136个,涉及金额超过44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澳门企业的项目97个,总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文化方面,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起,经文化局申报并获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0项。近年来,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及澳门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等活动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年度节庆活动。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吴卫鸣说,回归以来,文化局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艺术活动、文化创业等,努力将澳门打造成“文化永续之城”。
——教育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将“教育兴澳”作为重要的政策方向,构建教育发展长效机制。自2007至2008学年起,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
澳门免费教育津贴由1999至2000学年的3.7亿澳门元,增加到2013至2014学年的15.5亿澳门元;非高等教育学生人均公共开支由2002年的10153澳门元,增至2012年的52064澳门元。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梁励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快速增加,以保障澳门居民不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医疗方面,特区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开支由1999年的12.3亿澳门元,增至2013年的42.4亿澳门元;居民预期人均寿命由1999年的77.9岁,增至2013年的82.3岁。
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李展润表示,回归15年来,特区政府以保障全民健康为长期工作目标,并加强与内地医疗部门的合作,促进了澳门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立法方面,截至2014年11月,回归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共制定208个法律。据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贺一诚介绍,这些法律主要关乎民生,为保障和改善澳门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司法方面,回归初期澳门各级法院仅有法官23位,2014年增至46位;回归前中文在司法机关中几乎零使用,如今三级法院(初级、中级、终审法院)除中级法院外,以中文或中葡双语制作的裁判文书已超过70%。其中,终审法院、行政法院、初级法院刑事起诉法庭、轻微民事案件法庭已完全解决了中文使用问题。
澳门特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说,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实现了司法机关全部由中国人主导,由中国人行使裁判权,审判语言也回归了。(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