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父亲节不减如山父爱 让精神赡养细水长流
(长江日报)父亲节来临,微信、微博上各类祝福语开始刷屏,一些购物网站也推出父亲节礼物清单或排行榜,受到网友追捧。对此,一些老人直言:“子女们有这份孝心当然是好的,可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在平时多花些时间陪陪我们。”话虽平常,个中意味却耐人深思。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随着社会更加开放,母亲节、父亲节等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些节日里公开向父母表达孝心。不过,节日期间的关爱密集但也短暂,更像一种“突击式”尽孝,让精神赡养如细水长流,才是父母内心真实的情感需要。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地方的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精神与情感层面的需求愈发凸显。
在农村,青壮年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大量老人“空巢”留守,日常陪伴无从谈起;即使在城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坐下来静静“听妈妈唠叨”、“跟爸爸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对不少年轻人也并非易事。于是,“节日集中,平常稀松”、“重物质供养,轻精神赡养”成为相当一部人表达孝心的常态。
节日“突击尽孝”是现实的无奈,也是社会转型期的体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亿多,占总人口的15.5%。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面对“银发浪潮”冲击,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解决好老人的养老、就医等基本需求,也要针对老人“空巢”和“情感空心”等难题,努力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当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满足以后,精神满足成为决定老人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当我们在追逐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了父母的内心感受。别只是逢年过节才想到关爱父母,想方设法“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开心快乐,不让老人“空巢”又“空心”,才是我们当前最为迫切的孝道。
据新华社
民警爸爸
2015年6月21日,大兴安岭边防支队北极边防派出所民警赵鲁杰在巡逻途中碰到了在村里串门的妻子郭素丽和女儿赵翘楚,这一次虽然有巡逻任务在身,但是一家三口在短暂的时间里其乐融融。小翘楚问爸爸问题,一个吻让赵鲁杰满是幸福的笑容。小翘楚还将脸埋进爸爸的怀里,民警赵鲁杰满脸的笑容。
东方IC
百岁老爸
孙恒祥老人在阅读报纸,儿子孙喜国为他按摩。101岁的孙恒祥老人年轻时从山东闯关东来到长春定居。孙喜国说:“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衣服,穿的都是父亲亲手缝制的衣服,他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靠着为别人做衣服赚钱先后把我们8个兄弟姐妹都供上了大学,感谢父亲。”
责编:江尚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