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龙:背诵《增广贤文》长大的印尼侨领

26.08.2016  16:32

  熊德龙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其中不乏他与印尼、中、美等多国领导人的合影。而在最显眼的位置,是熊德龙的养父母熊如淡与黄凤娇的照片。

  “这是我的养父母,我把他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指着照片,2016年4月被印度尼西亚旅游部正式任命为印尼-中国旅游亲善大使的熊德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虽然我没有丝毫的华人血统,但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有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作为著名海外华人侨领,熊德龙希望一千多万印尼华人成为中国和印尼友好的桥梁和纽带,助推中国和印尼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我爱中国,我也爱生我养我的印尼。” 他说。

  4月28日,印尼旅游部在雅加达举行的全国旅游协调大会上,任命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右)为印尼-中国旅游亲善大使。印尼旅游部长阿里夫(左)给熊德龙颁发亲善大使证书和纪念品。图|中新

   从小爱到大爱

  1947年出生于印尼的熊德龙是一名混血弃婴,两岁时被印尼华侨熊如淡、黄凤娇夫妇收养。

  “我的父母亲是来自梅州的客家人,他们刻苦耐劳、朴实善良,对我影响至深。”熊德龙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小时候,父亲教他背诵《增广贤文》,并常告诫,“远亲不如近邻”“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等。只要亲友遇到难处,父母总是倾力相帮,还总是把辛苦攒下的钱寄回梅州老家孝敬老人。

  有一年临近年关,家里实在没钱,母亲翻出仅有的手镯典当,寄钱给梅州乡下的祖父母过年。坐在破破烂烂的三轮车上,母亲抚摸着熊德龙的头说:“儿子,就是再苦再穷,也不能忘祖忘本啊!

  看到父母的辛苦,熊德龙在16岁时就早早出来工作,承担家庭责任。他儿时的一个心愿就是让养父母能过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做到了。”他说。

  30岁时,熊德龙迁到香港,40岁后,他又前往美国。穿梭于印尼、中国和美国之间,熊德龙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把中华文化作为基础,结合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创建了熊氏集团。如今,该集团已有分布全球的一百多家公司。

  虽然幼时生活艰苦,但熊德龙受到了父母亲的百般疼爱。小时候,母亲常把熊德龙抱在怀里,给他唱客家山歌。后来母亲病重弥留之际,熊德龙就守在母亲身边,一边轻轻给她梳头,一边也一首一首唱客家山歌给她听。

  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熊德龙把对养父母的爱倾洒向中国大地。从1978年第一次回到家乡梅州,30多年来,他无数次回国回乡,为中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梅州(1988年设市),熊德龙捐建了6座大桥,有感恩母亲的贤母桥,报答恩人邱发明的发明桥,纪念养父的如淡长廊,还有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熊德龙大桥。他还向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梅州市梅州区人民医院凤庚楼提供捐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熊德龙组织捐资,先后输送了近2000名中国中层干部出国考察培训,到美国加州大学听金融、经济、管理讲座,参观美国高速公路控制中心等先进设施。

  此外,除了在中国贵州、云南、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等贫困地区捐助希望小学,熊德龙还分别担任嘉应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校董、副董事长和创办人。

  2015年8月22日,海外媒体代表印尼《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在开幕式上致辞。当日,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来自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会。图|中新

   传播中国声音

  熊德龙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他先后担任美国梅州同乡会创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创会会长、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终身荣誉主席、印尼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等等社会职务,曾任中国8个省的政府经济顾问,是梅州、贵阳等22个城市的荣誉市民。

  1993年,熊德龙斥巨资收购了美国《国际日报》。2001年,他回印尼创办印尼《国际日报》,与印尼主流媒体《爪哇邮报》集团合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美洲版、东南亚版也随该报组合在世界各地发行。现《国际日报》已发展为旗下拥有12报2刊的报业集团。

  就在熊德龙收购美国《国际日报》的这一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美国时访问了该报。也是从那时候起,该报开始做《今日福州》专版,一直到今天。

  20多年后,2015年5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期间,熊德龙又一次见到了习近平。握着熊德龙的手,习近平问:“熊先生,你现在是在美国还是在印尼?”这让熊德龙颇感意外,时隔20多年,习近平还能记得他这样一个老朋友。

  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近十几年来,《国际日报》相继开辟了《中国招商》《中国旅游》《中国新闻》等栏目以及30多个省、市的专版,如《今日福州》《看吉林》《重庆日报·美国版》《大众日报·海外版》《今日云南》《广东新闻》《西部四川》《连云港之窗》《魅力徐州》等等,定期宣传报导各省市的历史文化、投资环境、旅游胜地、发展新貌、优惠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等等。此外,该报还在海外地区承印、代理发行新加坡《联合早报》《狮城健康报》及《福建侨报》《广东侨报》《山东侨报》等报刊。

  2009年10月,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海外媒体让世界了解中国,希望借助海外媒体的船出海。借船出海的理念让熊德龙很受启发,他正是通过与美国、印尼当地主流媒体的合作,让中国声音和故事随当地主流报纸传播出去。

  如今,美国《国际日报》通过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合作同步发行16个报道中国的英文专版,美国每天有240万读者能看到该报;印尼《国际日报》随《爪哇邮报》发行到100多个城市,成为介绍和宣传中国建设成就和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016年 7月12日,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提请的南海仲裁案公布了裁决结果。熊德龙在第一时间发声,在印尼《国际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颠倒黑白的“裁决” 破坏世界和平的祸心》。他指出,所谓“裁决”完全是一场闹剧,美菲等违背历史、破坏世界和平以达到自己的利益的阴谋绝不会得逞,尊重历史是绝大多数人民特别是5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定立场。

   让中国人民了解印尼

  2016年6月17日,是熊德龙与夫人连美美50周年金婚纪念日,印尼前总统苏西洛及夫人、国务秘书伯拉迪克诺、旅游部长阿里夫·雅赫亚、移民总署长Ronie将军、东盟秘书长黎良明、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及夫人、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中国驻印尼武官鲁大力及夫人、参赞兼总领事刘玉飞、韩国驻印尼大使、匈牙利驻印尼大使等前往祝贺。

  熊德龙的孩子们精心为父母亲筹办了庆典。庆典上,两个儿子用流利的华语向来宾致词,孙儿孙女们用客家话唱赞美诗献上祝福。

  “我感到非常高兴,总算对得起我的养父养母的客家人。我会讲客家话,我的子女会讲客家话,连我的孙子孙女们都会唱客家歌,会说普通话和客家话。我希望子孙后代能代代相传,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是在中国,在梅州。” 熊德龙说。

  为促进印中友好,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熊德龙奔走于印尼与中国之间,主办和参与举办了各种内容的交流会和推介会,并从2007年开始,协同印尼旅游部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印度尼西亚之夜”,让中国人民了解印尼。2016年4月28日,印尼旅游部正式任命熊德龙为印尼-中国旅游亲善大使。

  熊德龙曾做过中国8省政府经济顾问,并且是22个城市的荣誉市民。在熊德龙看来,他有责任也希望能宣传、带动中国人到印尼旅游,为促进印尼和中国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尽一份心力。

  作为印尼华人华侨中的一员,熊德龙很希望中国伸出友谊之手,支持一把印尼。他说,以前中国的游客都是去新马泰,根本轮不到印尼,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印象:印尼排华,不安全。但实际上,印尼人民是非常善良的。

  目前,以熊德龙传奇故事为原型的大型情感电视连续剧《亲亲中国爹娘》已杀青,即将播出。

  “这部片子虽然是以我为原型,但不只是写我的故事,它更是讲述了中国传统尊老敬贤的道德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是非常友好、非常善良的民族,体现了印尼华人华侨的吃苦耐劳精神,并在民间层面为印中友好往来做了很大贡献。”熊德龙说。(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