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身边好人】校园里的“微感动”

29.10.2014  19:18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刻,平淡的心莫名其妙地被触动——也许是因为一个场景,也许是因为一个微笑,也许是因为一声谢谢……那一刻,外界即使再喧嚣,你的内心也处于某种平和的幸福中。

某一刻,当你的心里泛起了幸福的涟漪,就请记下那一瞬间,与我们一起分享那样的“微感动”,感受生活每时每刻的美好吧!

点赞身边好人,讲述珞珈故事。提供线索请@武汉大学官方微博,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电话68752901。

 

善意的传递

在珞珈校园,有很多感人的细小场面,在传递爱的感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位网友周末带儿子在梅园操场打球,卖水的阿姨要送儿子个玩具,他很不解。阿姨解释说,她妈妈在网友家单元楼下做清洁,因为网友每次都主动把家里可回收的物品送给她,儿子每次见到都喊奶奶,所以老太太挺感动,还特意告诉了女儿。

在这位网友看来,自己所作所为不过是一种顺手的习惯而已,没想到会带给老太太这么大的感动,还专门告诉自己的女儿。网友无意中的善意结出了有意的花朵,反过来又滋养了自己的小孩。

在武大社区英语角,留学生志愿者炙手可热。一位姓邓的太婆带着孙子的试题来请教,来自塞内加尔的志愿者维奥拉研究了试题后,解开了太婆的困惑。另一位女市民操着“中西合璧”的英语,借助手势比划,和来自南非的武大留学生珊碧热切交流着。

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受到身边人的帮助。他们自发成为志愿者,利用自己所长,将爱意回馈给身边人。

善意的力量具有骨牌效应,就像水波一样,慢慢地泛成涟漪。

 

善意的坚持

善良是一种天性,一直就在我们的基因里,在很多现代文明没有染指的地方,不用学习处处都是善意。但是,坚持善意并形成习惯则需要学习。

从1992年起,武大80岁的退休教授祝岚每年都通过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贫困中小学生,至今捐资总额近万元。祝岚表示,今年仍将资助一名高中生。

1992年,祝岚通过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去300元钱,资助一名小学生读书。此后20余年,除了中途出国进修几年暂停外,祝岚每年都坚持捐资助学。她说,有生之年,会一直做这样力所能及的好事。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祝岚的行为之所以令人感佩,不在于她捐助的金额,而在于她20多年来的恒心。

图书馆总馆的书架上摆放着一盆盆绿植,浸润经典,青翠欲滴。这些花草,有的是图书馆的老师从家里搬来,有的是她们从路边捡来的野草,有的是学子毕业季的馈赠。只要喜欢分享,谁都能将自己的绿植摆上书架,分给看书的学子眼前一抹绿。

一直以来,武大图书馆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去处。阅览室清新整洁,案头花香袭人,玻璃瓶里插着栀子花、桂花等应季花卉,在这样的氛围中,伏案读书也变得雅致起来。

坚持善意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人生向上的一个强大支点。坚持也是面对浮躁社会的真挚回答,很朴素,但表达的是责任与担当。

 

善意的选择

有人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近日武大官方微博上的几个帖子,恰好可以应证上面的这段话。

有一次,网友辂筱筱在自强超市总店里买汽水,售货阿姨看到后劝阻了她,还给她讲汽水对女孩子的危害。作为超市工作人员,她不为卖东西,反而关心学生的身体,令辂筱筱很感动。

像自强超市阿姨这样的武大人,生活中时常遇到。修鞋阿姨会跟学生说,这个拉链不用换新的,我帮你修修,不要钱。水果摊主会劝阻年轻妈妈,这些苹果是反季水果,买给小孩子吃不合适。

近日,市民李先生的行为,还引来了媒体的报道。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前往武大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倒车时不慎刮伤一辆宝马。站在原地等车主未果,因急着考试,便留下一张有联系方式的纸条。考完试后,他又等了20多分钟,但车主仍未现身。记者帮助找到车主后,车主十分感动。

 

不少目击这张纸条的行人,对李先生的行为纷纷点赞。他们认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样的做法很仗义,值得点赞!

抱着亲切与尊重的态度对待陌生人,就是在释放正面的能量。谦卑谨慎仁德是中华始终传承的美德,这种美德也必然会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最终的收获不用去计较,只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文字整理:肖珊 编辑:杨欣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