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损人不利己

05.08.2015  16:23

美国政府近期称,黑客可能窃取了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2000年以来完成的每一份背景调查表格,致使2100多万社会安全号码、110万指纹记录、1970万记录有个人心理健康史等数据的表格遭窃。

美国国会6月就此事件举行听证会,对奥巴马政府网络安全政策提出指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CNN等美媒则纷纷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称,对该起事件的调查可能将追踪至中国政府。《华盛顿邮报》近日撰文称,这起黑客攻击事件的“头号嫌疑对象”是中国,“但为避免暴露美方调查人员所收集的证据,美国官方决定不公开指责中国”。该报还推波助澜,认为奥巴马总统对待中国“过于被动”。《纽约时报》则渲染称,奥巴马政府已决定报复中国的网络窃密行为,但仍难以确定采取何种举措才不会导致网络冲突升级。

一时间,美国政客、媒体密集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所谓奥巴马政府“即将对中国展开网络报复”的说法甚嚣尘上。

众所周知,跨国网络黑客攻击情况非常复杂,而且很难追根溯源。或许正是基于此,美国政府迄今表现尚算冷静。奥巴马总统本人并没有就该黑客攻击事件公开直接批评中国,而整个政府行政系统的官员也被警告不要点名中国是网络攻击的策源地。联邦OPM主任阿丘利塔在回答参议员麦凯恩诘问时表示,她本人无法将该起黑客攻击事件归咎于北京,“而是需要其他部门同事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其他部门同事”之一、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罗杰斯则说,不能想当然地认定是中国黑客攻击了联邦OPM数据信息库。

其实,美国主流媒体此次陷入了“集体狂躁”并非一时迷失,而是美国寻找“假想敌”心态的又一次发作而已。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幅提高,自冷战结束后一直享有全球霸权的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顺理成章”地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全球抵制太空武器与核力量组织”专家加尼翁指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自己却长久以来大力发展“网络战”能力。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军网络司令部预算已从2010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5亿多美元,并且正与一直监视整个世界的国家安全局一起构建未来的网络司令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显然,将中国制造成网络领域的“假想敌”,十分有利于美国网络司令部获得大量资金和显赫地位。

对于应对网络攻击,美国一向顽固执行“双重标准”。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网络黑客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而且许多这样的攻击是由美国境内发起。仅在2014年3月19日至5月18日期间,就有2077个位于美国的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直接控制了中国境内约118万台主机。135台位于美国的主机承载了563个针对中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造成网络欺诈侵害事件1.4万次。对此,美国政客、媒体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斯诺登爆料的“棱镜门”事件,让美国的虚伪暴露于世,恰如中情局前局长海登所言,“窃听本没错,错在让你们知道了”,美国搞“双重标准”昭然若揭。

美国还不断推出“网络战争法典”。2013年3月18日,在网络司令部直接指导下,美国出版了被称为“世界网络战争法典”的《塔林手册》。去年10月21日,美国干脆直接推出了《网络空间联合作战条令》。2015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攻击意味十足的军方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其实,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国,中美均有义务与国际社会一道建立更多的双边和全球网络安全框架,以规范网络空间行为,打击网络空间犯罪活动。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持认为中美双方在网络领域拥有共同利益,两国携手合作比分庭抗礼更能取得成效。当务之急,是两国政府建立网络行为“和平时期准则”,制定“路规框架”;而非动辄以诉讼、制裁相威胁;更不是像一些美国政客那样,频频将网络攻击政治化,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从而为自己捞取政治好处。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进行无端指责,或诉诸“麦克风外交”,只会适得其反。

此间有观察家理性指出,若美国政府展现出建设性处理网络领域分歧的真诚态度,可为9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营造良好氛围,从而有力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反之,如果美国政治人物任由网络领域的分歧破坏美中关系大局,则势必毒害两国各层面、各领域的合作。中美两国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对立指责。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既损人,也不利己。

(本报华盛顿8月4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