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炎经验”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启示
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美丽的洪湖之滨,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集水产养殖、饲料生产、科研、加工、物流、内外贸易、渔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经过近20年的奋斗,公司从小到大、由大变强,成为拥有员工3000人、年加工生产能力30万吨、产业园规模面积2000亩、养殖基地面积20万亩(其中自有养殖基地面积8万亩)、总资产达到10亿元的水产加工业“航母”。公司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化水产行业五强龙头企业、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企业等称号。2013年,公司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3亿元、利税1.8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积累了具有典型特色的“德炎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以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2010年开始,公司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所有制,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规范操作促流转。公司与村级组织商谈土地流转意向,由村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和党员会、村民大会,征得95%以上的村民签字同意后呈报乡镇人民政府。土地流转面积以国土部门核实为准,租赁期限统一为15年。公司与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租赁土地(水面)交付使用后,及时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和水面养殖使用证,租金全部返还给农户。二是打造硬件促流转。公司大力支持10多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0万元,帮助搞好沟、渠、桥、路、电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综合配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公司投入资金2.5亿元按照“小改大、浅改深、低改高”的要求,将流转过来的生产条件差、效益低的农田进行改造,发展规模化养殖。乌林镇港北垸1.6万亩养殖基地已经形成“路近塘、塘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的格局。三是强化服务促流转。公司对养殖户和养殖基地实行“五个统一”的服务,即: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和鱼药鱼肥投放、统一养殖规模、统一常规养殖技术、统一收购,保证了流转土地经营示范效益。
2.安置流转土地的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公司以土地流转为抓手,采取四种方式吸纳或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步伐。一是优先安置当地农户在养殖基地就业;二是优先吸纳当地农户到工厂就业;三是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网络周边地区农户到基地或工厂就业;四是多途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公司,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还可以通过再就业获得一部分劳务收入;既提高了土地规模效益,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3.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企共赢。一是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对租赁的养殖水面实行统一管理,租赁期限15年。养殖户成为公司的产业工人,不仅不需要一分钱的成本投入,还能拿到3万元以上的年薪。二是承包经营模式。公司对租赁的养殖水面逐步进行升级改造,然后向专业合作社发包。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提供相关服务等,养殖回收的成品鱼按产量支付劳务报酬,超产部分进行奖励。先后在乌林镇、汊河镇等建立了4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3.5万亩,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和供应。
(二)以科技创新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引进科研人才。公司建立了一支拥有院士、专家、博士、硕士等在内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引进先进设备。公司引进的冷冻、加工、冷链物流等多条生产线设备,其设计工艺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了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及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专家桂建芳等院士专家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推广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自动投饵机、纳米微孔增氧、水质在线监测、养殖用水湿地循环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2.狠抓精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公司严格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食品加工标准化,着力生产安全、优质、高效和生态产品。一是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安全产品。多年来,公司坚持在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管控,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相继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英国零售商协会BRC认证,取得了美国FDA、欧盟EEC和日本的卫生注册,原料基地通过了GAP认证,原料草鱼及加工品醉鱼获得了有机产品证书。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主导产品。公司改“大而全”为“专而精”,压缩常规水产养殖,瞄准国际市场,提高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重,对小龙虾、鮰鱼进行精深加工,使鮰鱼和小龙虾等产品成为公司出口欧美等地的主导产品。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高效产品。通过将被废弃的鱼肠、鱼鳞、虾壳、鮰鱼鳔、鮰鱼皮、鮰鱼唇等资源精细化分类加工,变废为宝,淡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其淡水小龙虾系列、鮰鱼系列、河虾系列、四大家鱼系列产品远销欧美、韩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和间接带动3万户以上的农民增收致富。
(三)以品牌营销和现代物流为支撑,带动农业市场化发展
1、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知名度。依托主流媒体,开展“德炎”、“洪湖渔家”生态鱼的深度宣传,设立“洪湖渔家特产店”、“爱上鱼产品专卖店”和“德炎冷冻产品直营店”,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同时“走出去”参与展示展销活动,“德炎牌醉鱼”荣获第三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德炎茴香龙虾”荣获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金奖,“德炎龙虾系列”被评为消费者满意产品,“洪湖渔家”醉鱼获第十一届国际农交会组委会金奖。
2.强化市场营销,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公司加强与营销机构对接合作,运用先进的手段开发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理念,运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了稳定的产品直销网络,遍布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武汉等地。同时,还通过“农超对接”,在市场、超市等设立专柜进行销售,架起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桥。
3.发展现代物流,提升信息化水平。公司立足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重视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除建有容量3万吨的冷库外还计划建5万吨冷库,以满足冷藏食品的贮藏需要;同时,建立起旺季储、淡季卖的冷链销售模式,建立了水产品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标准,利用电脑等先进技术手段监控设施设备,做到产品冷链物流全程监控。
(四)以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为核心,带动农业功能化发展
公司瞄准洪湖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的需求,规划兴建渔业文化旅游区,与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生态高效繁育养殖区、加工示范区和现代服务区相配套,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一是开发多种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渔业文化一条街、渔业文化博物馆、渔业风情园,开展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服务项目。委托专业文化团队,打造、提炼、传播洪湖农业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渔业文化内涵,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推介农业文化、消费农业文化的策略和活动。二是丰富农业发展模式。以文化为中心,把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通过举办观赏鱼大赛、垂钓比赛、渔业饮食文化节、放鱼节、开渔节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不断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与渔业相关的观赏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三是拓展文化旅游功能。计划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鱼文化休闲园和博览园。
二、几点认识
(一)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带动了洪湖现代农业的起步,而且也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腾出时间安心在城镇和农村从事其他产业。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实行“五统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洪湖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二)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公司立足于洪湖的自然禀赋和资源特色,突出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工业理念和工业元素的介入谋划农业,启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引擎”,延长农业产业链,使传统农业成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公司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通过以工促农,以企带村,着力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细化加工、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四化同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龙头企业应该也必须有强烈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
公司通过上缴税收、带动产业工人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食品,自觉承担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近20年的奋斗历程,公司坚定不移推行产业化经营,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创新,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愿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更应该在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上有所作为。基于这一责任意识,“十二五”后期,公司将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鮰鱼和小龙虾为重点,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为具体目标,奋力打造企业发展的升级版,争做迈向现代农业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