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痴心激光 海归博士陈义红不留后路光谷追光
湖北日报讯(记者 陈岩 彭一苇)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施工,总投资1亿元的武汉新特光电工业园悄然矗立在武汉光谷二路。
昨日,记者来到该园时,园主、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欣喜地告诉记者,园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产业大楼、研发楼、厂房、员工宿舍等一应俱全。有了它,再也不用租厂房办公司了。“下个月,园区内将建成线上线下拥有2万多个激光产品的武汉首家激光超市,未来5年,园区有望冲击中国最大最强的激光器件产业基地和光电子激光企业孵化器,造中国最牛的激光器。”陈义红踌躇满志。
追梦,源于一部电影
1962年7月,陈义红出生于荆州一户普通农家。从小爱学习的他,在看完一部老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后,就彻底迷恋上了激光。那耀眼、神奇、威力无比的“死光”(激光),激发了他浓厚的探寻欲望。1979年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畅游在激光世界里,陈义红如鱼得水,在华工读完激光硕士后,1994年,他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经过4年刻苦求学,他从新加坡总统王鼎昌手里接过了红色的博士证书。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陈义红决定用他所学的激光知识改变世界。在新加坡,他是研制激光加工设备的开拓者之一,先后帮助3家企业研制激光器,被新加坡精迪制造技术研究院聘为研究员,同时也是南洋理工大的博导。
回国,改变人生轨迹
2000年5月,武汉经贸代表团到新加坡招商引资。时任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武汉市市长的唐良智向陈义红介绍了武汉光谷的筹备情况,诚邀他到汉创业。
同年12月,陈义红放弃60万元年薪,吻别妻儿,来到武汉。刚进光谷时,这里没有几家激光企业,抱着技术“饿肚子”,是光谷激光产业当时的真实写照。
从新加坡回来,手握28项全固化固体激光器核心技术的陈义红心想,有了顶尖技术,还愁不能迅速产业化?然而,创业远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从2001年到2006年,最初的创业团队遭受三次裂变,他自己沦落为“三无”人员,即: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
从零起步,2006年,陈义红创办了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激光产业链上游的激光器和核心激光配件,如陶瓷激光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
学者创业,往往市场意识不强。起先,该公司在生产一款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大功率激光器时,大量采用国外元器件,以求先进、可靠,27万元一台的激光器,材料成本就占一半,利润不高,买家还嫌贵。后来,陈义红调整思路,优先选择国产元器件,批量采购,材料成本下降10%,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如今,新特光电的产品逐渐赢得了这样的口碑:欧美品质,中国价格。陈义红也完成了由学者到企业家的蜕变。
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
作为新特光电的创始人,陈义红还有一个身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把公司从零起步发展到目前激光销售额突破亿元,归功于创业环境好。公司成立之初,急需流动资金。东湖开发区主动提出为陈义红融资1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之后,还有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成功还在于专注与坚守。”一路走来,陈义红感叹,他一生只专注于激光,把激光做到极致便能成功。曾经,公司窘迫得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但他不言放弃。
陈义红说,学者下海经商,最怕不彻底,半下海,半挂在学校、科研单位,“当初回国,华科大聘我回校当教授,我拒绝了,我决定不留后路,背水一战。”今年51岁的陈义红,拥有了他梦想中的激光产业园。在这个青春已逝的年龄,他还将大展拳脚,大干一场。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