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高场村:高效益蔬菜大棚把劳动力留在农村
丁桂华正把西瓜搬上三轮车
丁桂华在采摘甘薯尖,他告诉记者,这种作物收益极高,以大棚种植每年收益可达2万元每棚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刘志宇)10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高场办事处高场村时,53岁的村民丁桂华正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西瓜.见到记者,他开起了玩笑:"这个蔬菜大棚把我们这可是搞出名了,《垄上行》的记者之前就来过,省里、市里的媒体还都这么看得起我们,搞得我们都有压力啦."
放下手里的活,丁桂华向记者耐心的介绍起了大棚的"瓜瓜菜"即"春西瓜-秋西瓜-冬蔬菜"种植模式,丁桂华说,大棚基本上可以实现全年无休运行,每年的2月初到3月下旬,开始种植春西瓜,在6到7月上市销售,7月中旬再种下秋西瓜,9月底10月初上市销售;到10月中旬,再种下莴笋、生菜、茼蒿等蔬菜,到了春节左右,这些蔬菜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一年三次播种三次收获,可以使大棚的效益发挥到最高.谈到每年的收益,丁桂华笑着说:"这种种植模式确实好,我种了这么多年的田,也搞过棉花套玉米之类的传统种植模式,那些模式收益绝对比不上现在的大棚种植.现在我们谈不上什么农忙农闲,一年到头都在农忙,我有16个大棚,天天围着它们转,效益好的不得了,每年的纯收入都有十几万."
一旁高场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张卫兵告诉记者,2009年,高场办事处从市蔬菜办争取到了现在正高效运行的蔬菜大棚项目,并获得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扶持,还将其落户到了高场村.五年来,每个月都有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来查看种植情况,并定期对农户进行农技授课.现在村里搞大棚种植的大约有60多户,基本上每个棚每年都可以根据其规模大小不同创造4000到10000元不等的效益.
蔬菜大棚项目尽管取得了良好效益,但现阶段在高场村的覆盖面仍然较小.张卫兵说,由于资金和技术资源以及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高场村6个生产队共300多户,只有5队的60多户参加了蔬菜大棚的运作经营.高场村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现象:其他没有经营蔬菜大棚的生产队都出现了典型的农村空心化现象,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而同属一个村的5队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所有村民基本都在家经营蔬菜大棚或从事相关工作,队里显得尤为热闹.
蔬菜大棚项目经过5年的运行,如今已让村民们看到了真真正正的效益,张卫兵表示,今后村里会联系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进一步将该项目推广,让更多的村民能享受到这一项目带来的实惠,使蔬菜大棚这一致富利器不仅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也通过调动村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