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虾稻共作”润虾乡 产业扶贫斩穷根
近年来,潜江立足贫困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大力推进“虾稻共作”模式,形成产业帮扶的长效机制,有效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小龙虾助力贫困户有效脱贫摘帽
李德涛在虾池里起虾春暖花开,龙虾上市。近日,渔洋镇跃进村5组贫困户李德涛每天都在他近30亩的虾池里忙着收虾子,“今年虾子价格不错,一般可以卖30几元/斤,最高峰卖到了40多元/斤,这刚上市十来天我就卖了近7000元,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刚捞过虾子的李德涛仍然显得干劲十足。
上有年过八旬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一双儿女,43岁的李德涛和妻子为了生计曾四处奔波。“常年在外做泥工,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后来检查才知道这病已经非常严重。”李德涛说,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能做泥工了。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这对李德涛产生了致命的打击。无奈之下,2013年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听闻这年头养小龙虾好赚钱,便在四处考察后,向亲人借了钱,承包下26亩的农田进行小龙虾养殖。但因为没有养殖经验,加上资金不足,第一年李德涛的小龙虾产量并不高。
“总共投入六、七万,才卖了两万。直到去年11月,精准扶贫工作组进村了解到我的情况,就请专家来给了我很多技术支持和实用的建议。今年我的虾子质量、产量就好多了!价格也卖的比别人都高!”李德涛告诉记者,现在精准扶贫工作组还为他申请到了2万元的无息贷款,帮助他发展小龙虾养殖。
“预计今年每亩能有四千块左右的收益!”李德涛希望能够尽快稳产增收,还掉欠下的债务,并保障家里的生活开支,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们没有顾虑的好好读书。
据了解,跃进村是潜江市一个贫困自然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5户,其中像李德涛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24户。
“自从11月4日进村后,我们考察了大棚黄瓜、白萝卜、半夏、西兰花等多个种养殖项目,最终决定还是发展我们潜江的优势产业‘虾稻共作’,让村民们稳产增收。”潜江市住建委驻跃进村第一书记肖新海告诉记者,目前跃进村“虾稻共作”面积已经达500多亩,已有28户贫困户依靠“虾稻共作”模式来脱贫致富。
移民依靠虾稻产业 探出脱贫致富好路子
汤兴波和他“虾稻共作”的农田近日,广华寺办事处舒家沟村的汤兴波日日坚守在他“虾稻共作”的农田里忙碌不停。“这起虾才一个星期左右,我就卖了一千多斤虾,有了近四万块钱的收入!”谈到今年小龙虾上市的大好形势,汤兴波笑逐颜开。
1975年出生的汤兴波本是十堰郧县人,家中上有80多岁的老奶奶和60多岁的母亲,2011年底移民至广华办事处不久,便发生了一次意外的车祸,造成了汤兴波双腿残疾。伤势愈合后,汤兴波并不甘于向政府讨要救济和低保度日,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2014年,他四处借款,承包下100多亩农田开始种植水稻,但收益并不乐观。
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兴波接触到不仅稳妥保本、而且效益翻番的潜江特色产业--“虾稻共作”模式,便琢磨起在自己的稻田里挖沟、投入虾苗,扩大农田效益。他斗志满满的精神,也感染了附近村民和办事处、村里的干部,“他们不仅经常来帮我干体力活,还让水产专家定期来看我的虾子长势,教我实用的养殖技术。”汤兴波对大家的支持和关心感激不已。
“因为资金有限,去年小龙虾赚到的钱不多,但由于我养的虾品质好、个头大,已经和‘小李子’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的小龙虾只愁养,不愁销!”汤兴波告诉记者,在2015年底,广华寺办事处扶贫工作组进村,对他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为他带来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帮助他顺利创业脱贫致富。
“这5万元对于我来说真是‘及时雨’,让我每亩稻田里都投满了50斤虾苗,才有今年这么好的收成!”拄着双拐的汤兴波望着眼前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农田,心怀感激的说道。
舒家沟村有贫困户21户、46人。“我们村通过发展‘虾稻共作’产业扶贫,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目前已经实现脱贫2户、6人。”据舒家沟村村主任郭瑞军说。
“虾稻共作”整村推进 助力贫困村集体脱贫
毛桥村“虾稻共作”基地在渔洋镇毛桥村4组,记者看到广袤的农田里镶嵌着一道道回沟,不少村民正在往部分上过水的回沟里投虾苗,一筐筐鲜活体旺的虾苗在空中蹦跶、旋转,转眼就落入了水里肆意游开……
“今天,这11亩虾稻田里投了1000斤虾苗,明天还要投500斤,预计到5月份我的虾子就可以上市了!”毛桥村4组54岁的刘孝诗告诉记者,他两个小孙子都由他一人照料,希望‘虾稻共作’也让他乘上产业脱贫的顺风车,尽快脱贫致富,为孩子们成长提供健康的环境。
目前,毛桥村4组整组推进“虾稻共作”产业600亩,其中贫困户有16户,此外毛桥村还有23户贫困户分散种养了170亩“虾稻共作”农田。“毛桥村238户村民中有114户是贫困户,全村贫困基数大,我们就通过流转土地、反租倒包的模式,与华山水产合作,首先在毛桥4组整组推进了‘虾稻共作’ 模式。”渔洋镇毛桥村党支部书记张绍文说,下半年,他们将整村推进1900亩“虾稻共作”农田,助力村民集体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虾稻共作”模式的产业扶贫,通过养殖带动、企业帮扶、财政扶持、信贷支持、技能培训等形式,由企业按每亩500元的标准无偿投放虾苗,每户4亩2000元封顶,并签订产品保底价回收合同;市扶贫办按每亩虾池(含稻田养虾)200元的标准对贫困户给予补贴,最高补贴10亩0.2万元;承贷银行按每亩虾池1000元的标准予以扶贫小额信贷,最高贷款额度为20亩2万元,并由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从而鼓励引导贫困村推进“虾稻共作”模式,让村民们切实掌握致富的本领,彻底斩断贫困的根源。
截至目前,全市51个贫困村中共有450户贫困户从事小龙虾养殖,虾稻共作面积达6739亩,一年可为贫困户增加纯收入2700万元。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