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经济开发区跻身2014年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7月初,潜江经济开发区被列入2014年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名单,湖北仅此一家。这个创建于1991年的省级开发区,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7月25日,记者来到潜江经济开发区,探访其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链。
燃烧17年的“火炬”熄灭了
金澳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信心村,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附近居民对这家化工企业印象最深的,是该厂西边一个高达几十米、日夜燃烧的“火炬”。“这种‘火炬’炼化企业都有,在石油炼化过程中,会产生炼厂干气,也就是俗称的瓦斯,由于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以前都是通过这个‘火炬’烧掉。”金澳科技技术开发处杨处长介绍,2011年,企业新建了气柜火炬系统,这个燃烧了17年的“火炬”再也没有点过火。
杨处长说,气柜火炬系统可以将产生的废气回收升压,制成氢气,然后用作石油炼化车间原料,“通过变废为宝,一天就能产生10万元左右的价值。”
工厂间架起几百米输送管道
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烧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氢气、钙镁泥、粉煤灰等一系列“废品”。
这些“废品”,在其他企业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几年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襄樊新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前来购买氢气,经潜江开发区的努力,由三方战略合作的湖北可赛化工有限公司落户仙桥化学隔壁,两家企业间架起了直径200毫米、300多米长的钢管,仙桥化学将生产中产生的氢气收集起来,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了可赛化工的生产车间。
仙桥化学总经理刘光启介绍,光卖氢气一年就能卖七八百万元。变废为宝的,还有钙镁泥,被作为原料送到了不远处的方圆钛白公司,粉煤灰则被企业收购,做成了砖。
企业与政府互动做大产业链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彭绍军介绍,在潜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是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我们请来专家,根据潜江的情况作规划,确定了壮大四大类化工,再围绕这些产业链对外招商,只引进节能、能延长产业链的企业。”
彭绍军说,目前潜江的循环产业链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想来落户。去年投产的相和精细化工公司,是一家生产除草剂的公司,所用的原料“无水亚硫酸钠”,就是利用开发区内另一家公司的废弃物二氧化硫制成的。
想来的企业不少,潜江经济开发区却不是照单全收。彭绍军说:“比如做印染的企业,就不符合我们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没有接受。”(刘路 张玲 刘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