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报道:潜江打造“小龙虾之乡”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素有“水乡园林”、“鱼米之乡”的美誉。域内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湖泊星罗棋布,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宜渔低湖田20余万亩。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潜江龙虾尾肥体壮、爪粗壳亮、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
潜江是“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龙虾系列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龙虾加工出口创汇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话语权。享有“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潜江龙虾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2013年,从事龙虾养殖、加工生产、餐饮、运输、中介等行业达6万人以上,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新发展虾稻共作7万亩),小龙虾产量3.2万吨,产值9.6亿元,加工小龙虾成品2.47万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占全省的63%。2013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增收400元以上,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迈过万元大关立下大功。
政策扶持,小龙虾养殖模式提档升级
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是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早在2006年,潜江农民刘主权自创的“虾稻连作”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大地小龙虾养殖大发展。2007年,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发展“虾稻连作”模式的镇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2013年,全市着手进行了全地域、全方位、全产业链推动小龙虾产业升级发展。在小龙虾养殖方面创新发展了虾稻共作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田两季、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既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通过现场会、实施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虾稻共作7万亩。目前,全市依托小龙虾养殖,逐步发展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虾-蟹-鳜、虾-鳖(龟)-稻、虾藕共生、小龙虾池塘专养等多种模式。
项目助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
潜江是全国率先开展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的县市。2005年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湖北省水产科研所合作,成功进行了小龙虾的人工诱导繁殖,当年繁育虾苗1000万尾。2009~2012年,潜江率先在国内实施中央现代农业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之一,年可繁育虾苗3亿尾。莱克集团联合省水科所、华中农大等院所专家学者,组建研发团队,开展小龙虾人工繁育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潜江小龙虾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填补了我国小龙虾人工繁殖的空白,属世界领先水平。人工繁育的小龙虾个体大,品质好,亩产可达200至250公斤,还有效防止了小龙虾品质退化。
随着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野生小龙虾资源锐减,虾苗短缺成为制约小龙虾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为336万亩,所需苗种为40亿尾,而市场供应量不到5亿尾。2013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与潜江代表团座谈时,要求“潜江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2013~2015年,潜江将投资3.04亿元,在莱克水产建立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苗种选育和繁育中心,总占地面积1万亩,核心区位于髙场办事处甘家塔,包括200亩科技研发中心和3000亩小龙虾选育繁育基地。现已建设完成了稻田、鱼池的基本改造和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目前正全面开展科研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以及繁育设施的建设。届时,潜江可为全省小龙虾养殖发展供应虾苗30亿尾,极大地缓解小龙虾虾苗短缺的问题。华山公司所在的熊口镇在2013年被确定为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熊口镇以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将赵脑村541户,2228人整村迁入集镇,将打造3万亩虾稻共作基地。2013年10月,以小龙虾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主体申报的湖北潜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这是湖北省唯一的单品种科技园区。
技术领先,小龙虾养殖技术成全国规范
潜江在小龙虾养殖、繁育、加工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获得多项技术成果。《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小龙虾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等多项技术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获得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由潜江市主持或参与起草了一个国家行业标准、两个省地方标准和一个潜江市地方标准。即中国渔业协会行标《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技术规程》、《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和潜江市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2013年5月16日,中国渔业协会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和实施。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均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精深加工,小龙虾产业进一步转化增值
潜江市现有大小加工企业13家,主要分布在园林、熊口、龙湾、浩口、后湖、杨市等镇处,是2004年7月省政府确立的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板块基地,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华山、莱克、宝龙等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公司获全球E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华山水产食品公司、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位列全国水产品加工出口25强第13位,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华山公司投资4.15亿元开展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盐与虾鱼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2年6月试营投产,年产甲壳素高附加值衍生制品能力达到7000吨。2013年生产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钾盐、钠盐、壳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甲壳素衍生制品2000吨,全年共实现销售10.2亿元。预计2014年甲壳素高附加值衍生制品产量将达到5000吨,保健品车间年产氨糖、壳聚糖、壳寡糖片剂20亿粒,全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延伸了小龙虾产业链,大大提高了小龙虾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潜江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出口创汇和抗击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潜江也成为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从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趋势看,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已引起国际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潜江计划用5~10年时间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努力把潜江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甲壳素之都”。
中介参与,新型产业营销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潜江现已成立了潜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湖北小龙虾产业协会、潜江楚江红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等83家水产品中介服务组织,覆盖全市各镇,有会员1.2万余人。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企业和农户建立了纽带,形成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密切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了全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方面对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和推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建设小龙虾示范基地,探索适合多种环境条件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开展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小龙虾养殖,推动了小龙虾养殖发展。同时,在企业、市场和农户间搭建价格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养殖基地与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的种养积极性。
餐饮增色,第三产业社会效益显著
“潜江油焖大虾”采用潜江本地产的淡水小龙虾为原料,以特有的“油焖”烹饪方法制作。其麻、辣、鲜、香各种味道相融得恰到好处,色泽鲜艳,香辣鲜美,汤汁香浓,味觉层次感异常丰富,虾肉进口富有弹性,口感冲击力强,鲜辣开胃,食之回味无穷。2011年8月,经省、国家烹饪协会专家层层严格评审,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为“中国名菜”称号。
借助上等的食材、精湛的烹饪和潜江人特有的热情,“潜江油焖大虾”一经推出就风靡荆楚,香飘海外,已成为潜江饮食文化最富盛名的代表。潜江市现有小龙虾餐饮店大小千余家。其中,“小李子”、“利荣”、“虾皇”等餐饮企业是最为突出的代表,日接纳食客可达2万人。潜江小龙虾餐饮的崛起,推动了潜江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全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小龙虾餐饮链在潜江迅猛崛起,从采购、清洗、烹饪、调料加工、外卖包装盒到吃龙虾用的围兜、手套等应有尽有。潜江百姓在小龙虾产业链中就龙虾业、吃龙虾饭、发龙虾财、享龙虾乐。以“小李子”、“红透天”、“老字号”、“虾皇”等为代表的“潜江油焖大虾”餐饮店,在“中国名菜”的金字招牌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现已研发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卤虾、蒸虾、泡虾、烤虾等十多种风味小龙虾产品,每年接待慕名来潜江品尝“潜江油焖大虾”的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
品牌给力,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正是潜江人的高瞻远瞩——注重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2012年,“潜江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2013年4月,潜江龙虾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潜江水产品加工业已形成了“良仁、楚玉、楚江红、章华台”等加工品牌,其中“良仁”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楚玉”牌冻煮小龙虾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楚江红”小龙虾荣获“湖北省旅游特产精品”、“湖北省市场畅销品牌”、“第二届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1年9月,潜江油焖大虾被中烹协评定为“中国名菜”。2013年11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潜江“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称号。潜江生产的“虾乡稻”大米,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虾乡稻”大米市场价最高卖到28.8元一斤。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获“湖北名牌产品”累计达11个。
以节会友,努力擦亮城市名片
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潜江市分别成功举办了四届龙虾节,把潜江的知名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生了巨大的节会效应、宣传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做响龙虾品牌,擦亮城市名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打造城市优势,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了城市建设,推动了餐饮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集聚人气,汇聚财气,提振士气,激发市民自豪感、认同感,增强城市凝聚力、向心力。
2009年,借首届龙虾节汇聚人气,在全省率先举起了打造潜江龙虾产业品牌的旗帜。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科院长江水科所、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瑞典海风、新加坡达森、英国大虾、美国比阿萨等40多家国内外企业的客商云集潜江,签署了16亿元的产业合作项目。同时,在这一届龙虾节上诞生的潜江龙虾“虾王”和“虾后”,创造了现场拍卖单只身价高达8.8万元的纪录。
2010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以节为媒”,把影响扩大到北京,获得了“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金字招牌;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潜江打造甲壳素产业基地的宏伟计划;节后,潜江向世界发出盛大邀请,来自美、英、俄、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以及全国19个省市区的330名专家学者,在潜江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暨第七届甲壳素科学技术大会,奠定了潜江作为“甲壳素之都”的地位。
2012年第三届潜江龙虾节鲜明地提出了“全民参与、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全民共享”的办节宗旨,加速了龙虾产业由产品经济到产业文化的转型。来自全国各地的50家旅游企业的老板们,实地体验了“品潜江龙虾,游曹禺故里”所带来的惊喜;来自海内外3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潜江,让虾乡风采得到了充分展现;20多家餐饮企业把展示绝活的擂台搭建在市民中间,他们带着自己的龙虾产品下武汉、上北京,受到了出乎意料的追捧;潜江风土人情走进了央视《乡约》节目;中国首部以龙虾为题材的故事片《虾哥的故事》在潜江拍摄完成。连续四届龙虾节为潜江累计引资达430多亿元,一批制造、医药、食品加工、物流等项目落户潜江,潜江龙虾节已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驱动器”、进位争先的“催化剂”,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节庆盛会,成为一个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
2014年6月12日~14日将举办第五届龙虾节。市委书记张桂华表示,本届龙虾节将围绕“龙虾之乡幸福潜江”的主题,和以节促“变”、以节促“建”、以节促“招”的目的,坚持网上网下、节内节外、市内市外结合,努力办出更高水平,更大影响,把特色做得更“特”,把优势做得更“优”,把潜江龙虾产业的品牌叫得更响,把潜江龙虾产业做得更强,把潜江龙虾产业在全国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得更大,让人民群众收益更多,促进城市环境和面貌更好。
第五届龙虾节将突出创新升级的办节理念,开通武汉至潜江的“潜江龙虾节旅游专列”,开办网上龙虾节,评选潜江龙虾产业发展重大事件,举办潜江龙虾节开幕式暨文化惠民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潜江小龙虾产业升级发展的最新成果。5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高层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电商精英云集潜江,纵论潜江特色农业电商转型,为潜江市特色农业电商转型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推动潜江电子商务和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淘宝网特色中国湖北馆品牌总监李懿介绍,淘宝网与武汉蜂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携手与潜江合作,助推潜江小龙虾电商转型。目前,已与虾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姜友余龙虾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淘宝网上注册生态农业店铺,主卖油焖大虾、蒜蓉虾、茴香整肢虾等10个产品,店铺注册、包装、分拣、物流、网购测试等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6月12日,首届潜江网上龙虾节暨龙虾网购博览会在淘宝网上开幕,重点推出“虾猜世界杯”线上活动。借助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影响力,推出看球最佳佐餐美食小龙虾,通过淘宝首焦、挑食频道及各大媒体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获得至少2亿曝光,促使40万人次进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