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陈群)寒意渐浓,而潜江市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现场却涌动着一股股热潮:忙碌的身影,穿梭的机械,飘扬的旗子,轰鸣的声响……相互交织。一年一度农田水利建设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强大的投入,强效的建设模式,在江汉平原上全面推进。
循着轰轰作响的机械声,从渔洋镇幸福电排河一眼望去,一排排挖掘机紧张有序,向前推进;一面面红旗,在熙日和风中迎风飘扬,甚是壮观;一堆堆淤泥,整齐地堆放在堤岸上。再往前走,一条“政府主导、群地区众筹劳、大干水利、确保质量”的醒目标语,映入眼帘。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农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迫切需要。湖北省潜江市按照“每年重点疏挖几条河渠,解决突出问题”的要求,潜江市坚持“先急后缓、群众受益、效益优先、资金节约、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统一治水、分区作战的战略,全面开展市镇村三级水利建设,每年建设投入保持在2亿元左右,土方量保持在1400万方以上。今年,该市以河渠水系畅通、骨干水利工程、涵闸泵站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及“家门口”水利建设为重点,结合高产农田、农村交通、产业发展、板块基地、清洁家园和城市建设,计划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1400万方,标工900万个,其中市级工程分区对新运粮河、新干渠、通城河、幸福电排河、罗潭河等27条河渠进行集中疏浚固堤。
统一治水成合力
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该市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以防汛抗旱的作风抓水利建设,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水利建设指挥部以及市领导挂帅的分指挥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工作会年年对年度建设方案严格审核。市政府将水利建设纳入目标效益考核内容,全市22个区镇处和相关部门在水利建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分区作战,分级负担,集中力量,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做到了“全市有重点、各镇有任务、村村有现场、组组有行动、群众得实惠”。
集中会战成规模
由于财力人力集中,每年在水利战线上投入机械达1000余台套。其中,2012年该市集中会战100天,完成了下西荆河、城南河、中沙河、荆幺河、新干渠、新北形河、红星河引水渠等7条市级渠道疏浚固堤建设任务,2013年集中奋战69天,分4个战区对市办工程城东河、竹市河、通城河、西荆河、三益河、兴隆河等市级河渠进行了统一疏浚固堤,于12月9日完成任务。
“我们市水利建设每年都能早动手,早行动,一来是因为有规划作指导,每年前期调研、方案制订、动员会议都能较顺利开展,为后期建设争取了主动;二来是要抢在来年3月份以前完成河渠疏洗和工程水下主体工程任务,为全市虾稻连作提供水源、水质、水量的保障;三来是结合城乡水环境生态整治,在春节前后为大家提供美好的环境;最后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抢在雨雪天气开展建设,保证质量”。该市水务局局长简发义说道。
今年,10月初以新运粮河、新干渠、通城河、幸福电排河、罗潭河为重点的五个战区同时开工,10月底完成了清障除障、打坝排水等任务,施工机械已经集结,各条河渠已全面开工。“目前,我们这里每天都有18台挖机在作业,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60%,预计12月初就能完成任务。”幸福电排河疏浚固堤工程副指挥长张亚平说。与此同时,各镇村“家门口”工程陆续开工,冬修水利已蔚然成规模。
力量和时间的高度集中,工期和质量得都到了全面保障。为确保质量,市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研究下发了施工细则、质量管理规则和工程验收标准,制订了《潜江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实施细则》,完善了责任公示制,落实了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建立了质量评比机制,严格实行“三关一抽查”(即“自查关”、“分指挥部验收关”、“市指挥部验收关”,和市水利技术委员会随机抽样),验收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加强市镇两级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加大投入注动力
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投入。潜江市在水利建设中投入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该市按照“规划先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模式,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并通过“项目整合、以奖代补、分级负责、群众‘两工’、一事一议、社会筹资”等方式,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长期治水,合力攻坚,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2亿元,呈现出建设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资金投入一年比一年多、综合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的局面,实现了水旱无忧、排灌自如、河畅水清、人水和谐,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市财政在足额保证项目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每年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市级工程土方进行补助,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年,市财政筹措资金近两 亿元,先后开展了城市水系连通、龙湖河泵站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各负其责”的原则,以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纲目,加强水利、林业、农业、国土、民政等项目统筹力度,促进各方面资金整合使用,在兴隆河上开展生态水利风景带建设,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
群众筹资在“家门口”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提高群众的主动性,全市镇村办工程更是将决策权交给群众,做到水利项目由群众代表提、资金来源由群众代表议、资金使用由群众代表审、工程质量由群众代表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