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越调戏和锣鼓架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08.2014 13:21
本文来源: 文化厅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谷城湖北越调作为传统音乐入选,老河口锣鼓架子作为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
据介绍,湖北越调表演时有“耍凳子”“顶灯”“剪子扎眼”“吐火”等技巧,现有传统剧目370多个。
老河口锣鼓架子于清雍正三年由山西商人带入,二百多年来经历代艺人不断加工润色,糅合本地民间音乐中一些优秀曲牌如狗撕咬、十样锦、金枝令等,形成了有老河口地方特色的锣鼓演奏艺术。
据襄阳市群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50年前,各地香客到武当山朝圣、还愿时,会聘请老河口锣鼓架子团队沿途演奏。老河口锣鼓架子演奏时使用的有鼓架、唢呐、曲笛、大鼓、大钹、小钗、大锣、小锣、梆子等十多种乐器。
此前,襄阳市有老河口丝弦、沮水呜音、呜音喇叭、黑暗传、襄阳花鼓戏、老河口木版年画等6项国家级非遗,加之刚入选的两项,襄阳市国家级非遗增至8项。据介绍,目前,该市共有省级非遗24项,市级非遗67项。
本文来源: 文化厅
13.08.2014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