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赏花热的冷思考
3月15日清晨7点多,武汉美联假日酒店被十几台印有“湖北旅游客运”统一标识的旅游大巴及喧闹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车子都编了号,其中8辆车上贴着“蔡甸消泗赏花团”,6辆贴着“荆门油菜花赏花团”,另5辆则是去“万人畅游锦里沟”赏野樱花。不少游客提着早餐匆匆赶来,有上错车的,有跑到车头前看牌子的,还有打趣的:“反正都是去看花,无所谓啦!”
赏花游何以这么热
2013年3月23日,武大接待赏樱游客近5万人次;同一天,东湖樱园接待近10万游客。
2013年4月底至5月初短短10天里,麻城龟峰山迎来62万余赏花人;4月,十堰郧县樱桃沟村每天迎来3万多游客,是村民人数的20倍。
今年3月15日,3000多台自驾车和旅游大巴将荆门油菜花海周边的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
“2013年,全省以赏花观叶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接待游客约9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在3月7日举行的湖北省春游湖北暨“快乐乡村游”主题线路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陆令寿向公众发布了去年“赏花”成绩单。
湖北省旅游局产业处处长高晴介绍,乡村旅游未纳入旅游指标体系,这个数据是通过抽样点按一定比例“保守”测算的。2013年3月23日,武大接待赏樱游客近5万人次;同一天,东湖樱园接待近10万游客。2013年4月底至5月初短短10天里,杜鹃怒放的麻城龟峰山迎来62万余赏花人;4月,十堰郧县樱桃沟村每天迎来3万多游客,是村民人数的20倍。今年3月15日,3000多台自驾车和旅游大巴将荆门油菜花海周边的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
“赏花热源于2009年底武广高铁的开通。”武汉市旅游局市场处处长徐铁柱说,“这成为武汉市建设新花城、打造花经济的催化剂。”2012年,武汉市提出打造“四季花城”,正式将“赏花游”作为该市重要的旅游产品打造。2013年3月,湖北省启动贯穿全年的“花为媒”“快乐乡村游”活动,首次绘制全省赏花旅游图,推出33个主要赏花景点。随着活动的推进,不少观叶采摘的项目也加入“赏花游”主题活动中。今年,全省各地申报的成规模赏花点达到111个,比去年翻了三番。
“这反映了各地受去年赏花游市场需求的驱动,更加重视起赏花游。”高晴说。
花期过后看什么
武汉市的战略是“处处有花,四季有花”。
麻城龟峰山大量栽植红枫,建设红叶谷。
京山做好茶花深加工。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这句由时任麻城市长李开寿提出的宣传口号,将原本籍籍无名,以看“神龟”为主的麻城龟峰山炒得火热,每到农历四月杜鹃花开时节,龟峰山人满为患。不过,花期之后,龟峰山就明显冷清下来,其余11个月游客总量不及一个月花期的游客量,大部分旅游设施闲置。2012年,龟峰山新建杜鹃博览园,想以温棚杜鹃弥补其他季节短板。“但效果并不明显,”龟峰山景区负责人洪俊波表示,“如果光以花为吸引点,显然吸引力不足。”
同样的尴尬也存在于其他赏花点。3月中旬以来,荆门市沙洋县70万亩金黄的油菜花海人潮涌动,为即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农谷(荆门)油菜花旅游节造足了势头,不过,随着“金黄”变为“翠绿”,沙洋县也将平静下来。武汉的樱花、梅花,无一不是当季的“眼球”旅游产品,火热的赏花市场随着花瓣的凋零而落幕……
“我们现在想了很多办法,要把一季游变四季游。”洪俊波所说的这些办法包括启动龟峰山红叶谷建设,大量栽植红枫,增加下半年的赏叶项目;大力开展龟尾的生态悠闲游,打造几个特色村等。
为打造赏花旅游目的地,武汉市的战略是“处处有花,四季有花”,除东湖、黄陂木兰片区的赏花景区外,在中心城区,将培育18大赏花公园,形成“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城市花海生态景观。3年内,规划4大类26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近200亿元。
京山茶花源景区老板朱向阳是一个现代农夫,耗费十余年心血和积蓄培育的2200亩珍稀茶花如今已经成林,但短暂的赏花期让他觉得必须进一步挖掘茶花更多的价值。他在武汉光谷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聘请农业、生物方面的专家对茶花的营养价值、美容功效进行深入研究。“就是要将茶花的深加工做好,使人们不仅能看到茶花的美,还能体验茶花带来的健康和美丽。”
赏花产品怎么做
完善基础设施,做好配套服务。
倒逼赏花点升级转型。
要善于挖掘其文化内涵。
“缺包装,缺创意,缺产业链,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等。”高晴一口气讲了好几个“缺”。
去年3月,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桃花村成为湖北省“快乐乡村游”的启动站,每天200多台自驾车奔赴桃花村看1200亩桃花。然而,村里道路狭窄,没有公厕,桃园里没有观景通道,一切处于“原始状态”,不少游客直呼“花虽好看赏花难”。
“湖北农林资源丰富,果园、苗圃不可胜数,但并非所有的都能成为赏花点,要适应赏花游客的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做好配套服务。”专门从事乡村旅游研究的湖北经济学院教授王远坤说。
今年,在湖北省旅游局发布的111个赏花点中,有不少就是这样的“原始花园”。高晴坦言,先做“覆盖面”的文章,“再让市场倒逼这些赏花点升级转型。”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熊元斌也认为赏花点多是好事,可以形成氛围合力。
实际上,由于赏花游季节性太强,很多赏花点的投资人不愿意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过多投入。武汉市民张先生一家去年11月中旬,驾车前往安陆市钱冲银杏谷景区看银杏,满眼金黄的银杏当天吸了3万多游客,但景区内环境杂乱,公共厕所不够用。景区一位管理人员说,由于赏叶期较短,老板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太多的投入,“建得太好了,浪费。”
如何增强赏花游的综合带动功能,也是高晴在思考的问题。在赏花点,“手里的钱很难用出去,除了拍照,还是拍照。”一位游客感慨地说。对于大部分自驾游客而言,花费主要在交通上。
黄石大冶国家矿山公园去年4月主办了首届槐花节,以“铁树开花”为主题来彰显矿山上槐树开花的人间奇迹,将工业游与赏花游有机结合起来,吸引了数万游客,活动也使矿山公园名声大振,带动了当地“矿家乐”的发展。“这个创意十分成功,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在赏花之余收获感动,留下了深刻印象。”陆令寿评价说。“目前,我们很多赏花点就是缺少这样的创意营销,花看完了,热闹一阵子就无声无息了。”
赏花不能只有花,熊元斌建议,要善于挖掘其文化内涵,特别是要与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如武汉市花梅花,有很多文学艺术内涵;遍布全省的荷花,体现了湖北“千湖之省”的水乡文化;油菜花体现了农业文化和高科技农业文明;杜鹃花可作为红色革命文化的象征等。
品牌建设有多远
进一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存量。
打造赏花品牌“三朵花”。
统筹兼顾,充分挖掘。
“赏花游是媒介,为的是进一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存量,巩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打造湖北赏花旅游品牌。”陆令寿认为,虽然全国很多省市,特别是南方城市都在推赏花游,但湖北“天时、地利、人和”。
“湖北打造赏花旅游品牌非常有优势,完全可以打造赏花游目的地。”熊元斌说,“一是因地处中部的地理气候原因,花卉资源丰富,组合性好,品种独特,一年四季有花赏;二是交通便利,高铁高速网络四通八达,南方和北方游客过来都很便利;三是已经有了良好的口碑影响力,武汉新花城的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四是湖北在花卉科研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全国的梅花、荷花基地都在武汉。”
在熊元斌看来,湖北最有可能打造成赏花品牌的有“三朵花”:一个是武汉樱花,不仅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还因为与武大校园文化的结合,有独特的吸引力;二是荆门油菜花,无论是面积还是油菜品质,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并且已经有“中国农谷”这个概念,打造品牌有优势;三是杜鹃花,特别是大别山区龟峰山的杜鹃花,不仅花海壮观,还体现了红色文化。
“今年,我们一方面要统筹兼顾,将全省丰富的赏花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展示一幅‘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赏花图,又要重点打造,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和包装指导力度,推出几朵‘花魁’和品牌产品,继续把‘花效益’放大。”湖北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