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男子研发“劲龙” 传统上创新以续传承
中新网襄阳3月16日电 (马芙蓉 柴化锐)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舞龙,龙身多节较重,需要多人配合才能舞出各种动作。但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出现一种“劲龙”,该龙轻巧便携,一人掌控也能玩转自如。
“劲龙”的设计发明者,襄州区文化馆馆长,54岁的贺怀成告诉记者,现如今传统民间活动、民俗文化流失越来越严重,他传统的舞龙基础上创新出“劲龙”,就是希望以舞龙以代表的传统文化,能以新面貌、新形势存在于舞台,永续传承下去。
记者看到,该龙长10多米,龙身是一条长形布料,上面印有不同的龙纹,与龙头颈部相连。龙鼻环上装有转环,转环上连接龙头拴绳。一个人舞动拴绳,龙身跟着在空中翻腾,变化出各种动作。
贺怀龙称,传统的舞龙包含龙珠、龙头、龙身(包括骨架和龙衣)、龙尾等,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对参与舞龙人员有诸多限制,需要多人协调才能舞动。而且龙身较大,不易携带和收藏,对场地要求高,不是人人可以参与,也不是时时可以舞动,不利与推广和普及。
“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贺怀龙一直在琢磨。
2012年5月,贺怀龙在广场散步时,看到有人在抖空竹、舞彩带,他突发奇想:在龙头后面加一条彩带当龙身,不仅减轻龙身重量还可以一个人玩。
襄州区文化馆本身有做龙的技艺,贺怀龙按照一定比例,用铁丝、玻璃钢或塑料搭建小型龙头骨架,用硬纸板、彩布等包装骨架,用彩布印上龙纹当龙身。制作过程中,龙头太重,龙身太长,他一遍遍调试,最终把龙头重量控制在0.2千克到1.5千克,龙身长控制在0.8米宽,3米到15米长。牵引龙鼻的拴绳磨手,他又找来转环挂在龙鼻,舞动时旋转自如。
“一条龙总重量在0.4千克到2千克左右,轻巧、便携;不限场地不限时间,既可一人单舞,也可多人共舞,还能根据身高设计不同的尺寸,老少咸宜。”贺怀龙说,干了30多年文化工作,自感最大的成就和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发明这条龙了。
2013年,贺怀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4年,他以“劲龙”为名注册了商标。
“取名‘劲龙’,一方面表示舞龙需要劲儿,强调锻炼健身;另一方面希望舞龙能一股劲儿地传下去。”贺怀龙说。
两年来,“劲龙”多次亮相襄阳各类大型活动,还深入到学校,获得不少称赞。去年5月份,贺怀龙还免费向市民赠送50条“劲龙”。
曾经,有陕西、重庆和湖北省内不少企业找到贺怀龙,希望能定制“劲龙”,但贺怀龙有心无力。他表示,相比传统的龙,“劲龙”制作工艺简单一些,但是“劲龙”是纯手工活,制作需要经过剪贴、印染、缝制、上色等10多道工序,把所有材料备齐,一条龙一个熟练工缝制下来也需要两天。现在襄阳市面上的“劲龙”都是文化馆工作人员,利用下班空闲时间缝制的。他曾想过聘人制作,但因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实现。
贺怀龙称,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文化馆同事大多已掌握了“劲龙”的制作技术,其中不乏年轻人。他希望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劲龙”能走出襄阳,在全国普及。(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