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20年一遇难关 湖北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今年,我国纺织业面临内销不旺、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眼下新棉上市步伐加快,湖北省纺织企业也普遍感到形势比以往严峻,压力加大,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行业遭受20年一遇困难
“今年前7个月,公司几乎没有融资贷款,销售额还是同比下降了5.3%。”21日,在座谈会上,荆州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说。在座的其他同行也表示,今年纺织企业日子不好过。
到底有多难?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方勇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的纺锭,比正常年份下降了三分之二,全行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几乎是他从事纺织行业20多年以来,见过的最困难的时候。
原因很多。首先,是增值税高征低扣,导致企业税负较重;其次,国内外棉价倒挂严重,目前差价达到每吨2500至3000元。
此外,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日益提升,电价却没有跟电煤价格一起下跌。融资、土地、营销等费用持续增加,都使纺织企业负担不断加重。
困境中,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今年高端产品投入市场,虽然销量下降了,但销售额还与去年同期持平。”沈方勇表示。此外,该公司投入一亿多元,建立武汉研发中心,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品开发。沈方勇认为,湖北纺织行业基础很好,但需要在提高产品价值上多下功夫,同时需要政府在产业推动上做文章。
监利纺企或提供转型样本
纺织行业如何转型升级?监利一家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日,记者在监利源盛医用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整个车间内没有传统纺织企业的粉尘、闷热,偌大的车间内仅有很少的几个女工,她们骑着自行车或电动滑板车,在机器间往来穿梭。“我们一次性、全流程从瑞士引进22台全自动紧凑型高速气流纺纱机和配套设备,年产2万吨高支医用棉纱,主要用于出口,其产能相当于18万棉纺纱锭。”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红成说。像这样一次性引进这种技术设备的规模,目前属全国第一家。
产能提高了,但能耗和用工反而大大降低了。据刘红成介绍,由于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公司用电量比传统纺纱设备减少了28%,用地比传统纺纱项目减少三分之二,车间内全电脑控制分区空调,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目前公司的一线工人,三班加起来仅70人,22台高速气流纺纱机所需工人更少,三班只需6名挡车工。为了方便工人照顾76米长的生产线,公司给她们配备了自行车或电动滑板车。“现有工人年龄还是偏大,未来如果能招到更年轻的工人,我们打算给她们配备溜冰鞋,进一步提高效率。”
目前公司月产棉纱1500吨,产值3750万元,填补了湖北省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空白。待项目二期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个亿,年上缴税金4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彭一苇、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