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荆楚润甘霖——湖北省气象部门抗旱气象服务侧记

17.08.2014  12:27

      稻田干涸、水库见底,玉米植株发黄,水稻孕穗受阻……转入盛夏后的荆楚大地,在滚滚热浪的烘烤下,旱情迅速蔓延持续,一场抗伏旱、保丰收的战役全面打响。湖北省气象部门在这场战役中勇当排头兵,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干旱监测预警评估和人工增雨作业,为全省抗旱工作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早预测 早部署 为抗击旱魔赢得先机
  7月21日,湖北刚刚走出梅雨期,一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呈送至省委、省政府领导案头,其中明确指出“湖北今夏可能出现阶段性伏旱,建议做好水资源调度”。当日,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主持召开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议,要求针对鄂北等地可能出现的干旱,提前做好应对可能出现局地干旱灾害的各项准备。
  7月23日,湖北迎来今夏首轮高温,全省达到37℃高温的气象站点为34个,省内多个县市达极端高温事件标准。高温持续,旱情迅速发展。7月30日,湖北省气象局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气象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明确指出“未来十天晴热少雨持续,谨防旱情发展蔓延”。8月4日下午,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13个市、县(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将达到特旱等级。
  气象部门的及早预测,为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抗旱工作赢得了先机。8月4日18时30分,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相关部门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为应对汉江中下游严重旱情,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提前51天启用引江济汉工程,紧急调水入汉江。8月8日引江济汉工程正式通水,汉江中下游7个市(区)受益,缓解600多万亩农田的抗旱用水。

   洒甘霖 保丰收 全力做好抗旱气象服务
  湖北省远安县地处鄂西南,今年以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无有效降水,属于特旱区。8月5日至6日,当地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组织人影作业。当地最大降雨量达到46毫米,部分乡镇旱情得到缓解。
  据统计,自7月23日进入伏旱天气以来,湖北省气象部门多次组织开展空地协同的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地面人工增雨作业41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3架次,影响面积共计9.4491万平方公里。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省市联动、空地协同作业增雨效果明显。
  在抗击伏旱这场战役中,气象部门引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充分发挥延伸期过程预测、卫星遥感、土壤墒情、雨量、MCI指数等新技术方法的作用,密切跟踪、实时监测、滚动预测,全方位跟踪监测干旱高温动态,预测评估发展趋势;应用卫星遥感反演技术,制作干旱、地表温度等图像演示,收集整理中小水库历史水位,密切关注水情、旱情发展;编发《湖北省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报告(干旱)》、《重要农业气象预报》、《三农气象服务专报》等抗旱气象服务材料20余期,全方位指导农民应对旱情。

   重宣传  强科普  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天气事件
今年以来,公众对于厄尔尼诺事件高度关注,加之湖北出现了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一时间众说纷纭。经过湖北省气象宣传科普中心的专题策划,7月30日,湖北日报用了近半版篇幅详细解读了气象专家关于厄尔尼诺的研究结论,引导公众科学认识该气象事件。
  “湖北省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很及时,给我提供了丰富的采访素材,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媒体的平台把公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湖北电台《湖北之声》的记者李丽说。
  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期间,湖北省气象局先后组织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湖北电台、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多家主流媒体就高温成因及趋势分析、旱情发展情况及应对等问题进行全面报道和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微博微信对多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报道百余条,引导公众正确了解天气发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形成了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湖北省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李傲、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马德栗  责任编辑: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