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点亮山村幸福梦——记湖北省推进民生水电项目建设
本报记者
如果全省每年减少薪柴、秸秆等消耗10.73万吨,意味着当地保护森林植被面积240.73万亩;如果扩建和改造水电站72座,年发电量将达5.23亿千瓦时;如果每年直接新增绿色清洁电能5.9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2万吨……
小水电代燃料、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等民生水电项目在荆楚大地渐次绽放。这些数字带着温度,映射出湖北省政府部门致富贫困山区百姓的目标和决心。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
——低价水电 呵护绿水青山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总装机容量和总投资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骄人成绩源于全省在16个贫困县(区)实施了4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为贫困山区百姓带去脱贫希望。
如今,2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实现了代燃料低价供电5.34万户,项目区年均增收5019.6万元。农户切身感受到“以水点灯”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山村幸福梦由此“点亮”。
梦想实现之旅,需跨过一道道坡坎。
如何解决群众需求范围大与地方资金筹措困难的矛盾?如何改变老百姓千百年来砍柴取暖烧饭的生活方式,通过以水发电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确保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一道道难题摆在眼前。
面对钱从哪里来的棘手问题,湖北决定转变以国有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方式,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以此降低代燃料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在全省已实施的4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中,有社会资本参股的占23个。
有了资金支持,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和运营开始寻求老百姓的参与。各地成立小水电代燃料用户协会,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开展科技文化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培训,走村入户,将党的惠民政策讲透彻,把效益账算清楚。
村民反映:“过去做饭全靠烧柴,成习惯了,不过经过协会讲解,我们家开始试着用电做饭,真的是省心省力,不再烟熏火燎了。”
除了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外,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还涉及电源点建设营运、项目区建设管理、供电区供配电系统改造、农户用电系统改造等工作,难度 大,内容繁杂。对此,湖北推行县级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制,从县到村,从项目法人到农户,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确保工程推进顺利实施。
只有保障项目区农户长期享受代燃料优惠电价,小水电代燃料惠农扶贫政策才能真正落实。湖北省水利厅多次组织召开电力、物价和水利三方协调会,并 联合有关部门向省政府作专题汇报。湖北省政府于2009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出台小水电代燃料优惠电价政策文件,成为水利部在全国推广的先进典型。
神农架林区作为全国11个小水电代燃料示范县之一,在优惠电价实施中具有示范意义。神农架水利水电局总工程师张永强介绍,林区规划改造电站代燃料项目,增容产生的效益通过电价补贴补给农民。
根据当地政策,农户居民每户每年最多可补贴电费240元(每年最多补1200千瓦时,每千瓦时补贴0.2元;没有用完1200千瓦时的用多少补 多少)。同时,在项目区建设的示范村,每户还可以得到1000元的厨房改造补贴资金。通过对厨房灶台、电力线路的改造并为农户配备电水壶,为贫困户配备电 磁炉、电饭煲等电气设备,鼓励农户多用电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正成为当地老百姓保护大自然,实现清洁、安逸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新农村的好出路。
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让利于民 综合效益显著
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动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综合效益显著,同样不可小觑。
湖北省“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坚持抓发展、强监管,保生态、惠民生,不断提高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水平。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新建水电站78座,新装发电机组523台,新增年发电量25.57亿千瓦时,完成投资61.51亿元。
随之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相比2010年,2015年22个县年发电总收入36.6亿元,增加11.3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幅最高达165%,最低也有35.9%;22个县共计保护森林植被面积1424.5万亩。
电力紧缺的“瓶颈”制约被逐渐打破,带动地方工业、农业、城镇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特色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迅速发展壮大;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当地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供电保证率全面提高,农村生活电价大幅度下降,电视、冰箱、 空调相继进入乡(镇)千家万户。郧西县土门水电自供区就近低价供电,以每千瓦时电低于大网0.15元的价格直接让利于民,使农民直接受惠。
各地在电气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把电源点周边农饮、交通等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来解决,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生产力优势,同时也使烧煤烧草烧柴的用户逐渐减少,有效地遏制了乱砍滥伐行为,为实现“以电保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绿色发展 还原河流自然生态
“将生态流量泄放措施、环境改善与电站建设同步考虑,打造景区式水电站,拉近了老百姓与水电站的距离。”来凤县水利水产局局长段绍鹏道出湖北在电站建设及增效扩容改造中坚持绿色和谐的发展理念。
钢筋、水泥、砖石构筑的建筑物不再冷冰冰地矗立在大山中,而是融于自然,彰显鲜活生命力。
据介绍,湖北“十二五”期间共有350座电站纳入增效扩容改造,装机容量由改造前58.8万千瓦提高到68.2万千瓦。在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原河流固有生态也值得关注。
湖北明确提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项目中脱水河段的电站生态基流不得低于河段多年平均流量的10%。各改造电站项目分析减脱水河段主要环境影响因 子,拟定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同时,还对引水系统建筑物、厂房、生活区建筑物按照景观建设要求实施改造整治,使电站成为旅游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兴山县南阳流域苍坪河、猴子包、九冲河、南阳河4座径流式电站,装机规模3.88万千瓦,处于“一江两山”旅游线路旁,河道脱水严重。通过增效扩容改造,电站拦水坝都设有永久性生态泄流排水口,有效减少了脱流河段长度,恢复了河流自然生态。
2016年2月4日,“水光互补”再添异彩:湖北首座漂浮式光伏电站——熊河水库漂浮式光伏电站发电成功。
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不仅不占用林地资源,而且可减少湖库的水量蒸发,同时抑制藻类生长。水体对光伏板及电缆的冷却可提高10%左右的发电效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据悉,“十三五”期间,湖北将继续抓住国家实施的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通过河流生态修复和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实现河流水量生态调度和电力梯级联合运用,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基本消除老旧电站安全隐患。
全省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点燃贫困山区致富梦想;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增效扩容改造后的电站,再现河流自然生态美景……
民生水电建设的平稳推进,成为湖北提升老百姓财富创造力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一颗颗播种在贫困山区百姓心中的幸福种子正在开花结果。
咸丰县朝阳寺水电站
宣恩县洞坪水电站
来凤县老虎洞水电站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罗贤蓉翻阅电价补贴个人“一本通”账户
兴山县苍坪河电站大坝改建后生态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