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枝江地税靶向扶贫造福百姓
“这10年,要不是市地税局扎下根来帮扶我们村,真不知还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说起地税部门驻村扶贫,湖北枝江市顾家店镇同济院村党支部书记卞于珍眼中饱含着感激的热泪。
4月18日上午,卞于珍带着记者看蔬菜基地、看村容户貌,所到之处,老百姓对市地税局都流露了发自肺腑的感激。卞于珍告诉我们,枝江市地税局连续驻村10年,坚持问计百姓寻找扶贫准心,实施靶向帮扶,有力帮助村民们实现了持续发展。
特定对象给启发 硬化公路通到家
同济院村由3个村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合并而成。合并之初,全村668个农户四季出行难,农特产品变价难。
为满足老百姓的期盼,枝江市地税局一方面协助村里向上争取村级道路建设指标,一方面接力捐助资金,帮助村里建成了27公里长的标准村级公路。
随着拉柑橘、买生猪的车可以依托路网在村内转悠,全村一下冒出了200多个农特产品种养大户。
一组村民许剑锋,全家3人均为残疾人,是出了名的特困户。前年,地税局长李开喜上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后,捐助许剑锋购回了良种种猪和一辆三轮车,让行走不便的许剑锋每天开着三轮车走村串户为能繁母猪配种,每天毛收入可达150元左右。
一个雨天,许剑锋在泥泞中吃力地拉着种猪上停在硬化路上的三轮车。咫尺艰难的一幕恰好被李开喜看到了。
李开喜惭愧地对村支书卞于珍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细,许剑锋雨天没有办法把种猪从家里运出来!”
李开喜建言村里出台政策:凡农户自愿硬化家门口至村组道路的断头路,由村里和地税机关按每公里3万元给予补助。
全村600多个农户竞相响应,随着近14公里入户接线路的修通,许剑锋笑了,全村村民在家门口也可以出售农特产品了。
地税干部当中介 富余劳力全就业
同济院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1.2亩。单靠农业和庭院经济实现致富奔小康,缺乏条件优势。
怎样突破瓶颈增加农户现金收入,一直困扰着村干部。
“老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得围绕需求找帮扶准心!”李开喜将落实精准扶贫的局党组专题办公会移到同济院村,与村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一起开。
集思广益,也让人茅塞顿开。“何不让入驻企业的税务专管员充当中介,介绍村民进入企业就业?”
经过报名摸底,全村有700多名富余劳力有转移就业意愿。
枝江市地税局联合市劳动就业局接连开办了4期就业技能培训。700多受训对象掌握了一到两门基本就业技能。
随即,枝江市地税局党组号召全体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咨询就业需求,介绍受训村民入企上岗。同济院村720多名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走出来,成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住厂的新型工人,年劳务收入达2500万元。其中大部分与企业订立了长期合同,成了社保基金的缴纳对象,养老问题也迎刃而解。
扶贫不是嘴上干 全靠当成家事办
在同济院村,枝江市地税局把扶贫帮困当成家事对待,代表党和政府为村民们送去了浓浓关爱。
5组村民屈定彪,20年前房屋倒塌后举家外出打零工。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地税局和村里将他找了回来,为他划宅基地建新房、重新确权责任田,并资助孩子在城关就读。巧合同姓同辈的地税驻村干部屈定望去察看房舍建设情况时,屈定彪一声“哥”叫出后,泪水夺眶而出,再也说不出话来。
像屈定彪一样,同济院村有12个农户在枝江市地税局援助下,重建或修缮了住房。
同济院村去年全面化解村级债务后,获取了一块面积300亩的沙滩地。市地税局第一时间与村里谋划,引进客商租地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300亩连片基地和每亩1800元的保底收益,让合作社网络了1000亩蔬菜种植面积,惠及全村半数农户。
为利用他们做好引领示范,让有限的土地增加产出,枝江市地税局为合作社首批社员赠送农具农资,并由驻村干部分季节约请机关干部利用周末下田搞松土施肥等义务劳动,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这样越走越亲了。
为普惠需要关爱的村民,枝江市地税局对村里的老党员、老村组干部、高龄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每年开展两次送温暖活动,慰问金和慰问物资全部由机关党员干部捐献。
驻村帮扶10年不挪窝,既是一村百姓的不舍,也是枝江市地税局把村务当自家事,把村民当自家人,践行“不脱贫、不小康,决不脱钩”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