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洞开了湖北麻醉学科的朗朗晴空;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手术后恢复监护病房;他主编了一部麻醉学经典教义《现代麻醉学》。这,是他留给千万患者的最宝贵的医学遗产。6月27日,中国著名麻醉学家、湖北麻醉科创始人之一、协和医院教授刘俊杰在汉安然辞世,享年92岁。
年近九旬获终生成就奖
“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生成就奖的是——刘俊杰教授!”
2011年4月,随着大会主持人宣布结果,全场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89岁高龄的刘俊杰双眼湿润了。这是医界对这位医学大家的最高褒奖。刘俊杰说:“麻醉病人意识消失,将自己的身体交给医师,这是病人对医生的莫大信任。让每位病人安然度过手术关,是麻醉医生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上世纪50年代初,刘俊杰到武汉协和医院,成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当时,由于麻醉方法落后、麻醉医生缺乏,麻醉成为制约外科发展的瓶颈。刘俊杰决定改行,学习麻醉。家人朋友很不理解:“放着胸外科医生不做,非要走偏门!”
1954年,刘俊杰来到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师从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者之一的吴珏教授。他回汉后,协和设立了专门的麻醉科。没有麻醉机,没有监护仪,就用呼吸囊、听诊器、血压计等代替,手术中,他需要不停地徒手挤压气囊。一场麻醉做下来,手“麻”得直打颤。由于无麻醉医生换班,刘俊杰往往连喝水、吃饭都顾不上。
书写麻醉医学史多个“第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麻醉事业刚起步,水平落后,导致患者麻醉死亡率很高,且术后不易苏醒。刘俊杰不停地思忖着:如何改进麻醉质量,减少患者痛苦,降低麻醉死亡率?他倾注大量精力,进行临床调研。
1964年,刘俊杰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手术后恢复监护病房,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而恢复室的设立,成为现在评价医院麻醉实力的重要“硬指标”。
半个多世纪来,刘俊杰在麻醉医学史上书写了多个“第一”:攻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难关;参与Wh-1型麻醉机研制,改变国产麻醉机缺乏状况;最早在国内使用连续硬膜外注射法进行术后镇痛,减免术后疼痛;发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置管法,如今被麻醉界广泛应用……
“没有刘俊杰教授就没有湖北麻醉的今天!”刘俊杰的学生、现任中华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教授如是评价。
花甲之年主编《现代麻醉学》泽被后世
刘俊杰有一个习惯,每遇到一个知识点,都要查阅资料并记录在案。几十年来,他分门别类地整理了3万多张卡片。上世纪80年代初,刘俊杰退休在家,却忘不了最爱的麻醉事业。历时4年,他动员、走访了大量全国麻醉学专家,其主编的大型参考书《现代麻醉学》终于在1987年出版发行。在编辑第二版时,刘俊杰年逾古稀,却不顾体弱眼花,耗时一年将逾300万字的稿件逐字审阅了三遍。目前该书已成为国内麻醉专业最具权威的专业参考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刘俊杰一手创办的协和医院麻醉科,也发展成为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等的全国一流科室,并列入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来源:《湖北日报》2014年7月23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