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荆楚百川----人水相依话长江

24.09.2016  00:07

开栏的话   

举凡河流,大多发源于山地、高原和森林。切不可小看那涓涓汇集的小溪,任何河流的源头都来自于这种不起眼,甚至单调、简陋的涓流,她们一路咏唱,不断纳新,逐渐壮大,变得浩浩汤汤,势不可挡,她们跨越高山,劈开险阻,奔向大海。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部悠长的励志故事。每一条河流都是一股流淌的文明。每一条河流都与人类有过一言难尽的恩恩怨怨。   

自从人类双腿直立、俯视大地,就开始了逐水而居并试图驾驭河流的进程。河流哺育人类,也教训过人类。她的温柔与狂野,让我们领悟到太多,适度为好,过度必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会有持续的回报。   

湖北是千湖之省,也是河流大省。在1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过境或发源于此的5公里以上河流4000多条。江河密布,港汊遍地。是鱼米之乡,也是水患重灾区。治鄂先治水,治水才能保富足。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新中国建立乃至改革开放后,更是大手笔不断:荆江分洪工程、丹江水库建设、荆江大堤加固、汉江整治、葛洲坝及三峡大坝兴建、长江中上游天保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在更加重视环境友好与江河保护的今天,行走在荆楚大地上的江河湖库,我们有太多的故事要与读者诸君分享。   

从今日起,湖北日报编辑部与湖北省水利厅联手推出《荆楚百川》大型生态系列报道,一河一版,每周推出,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文  /记者  姜月波  胡琼瑶  通讯员  熊渤  图  /记者  曲河  杨平  刘曙松 

悠悠长江,浩浩西来,出千峡、纳万川,劈开莽莽巫山,奔腾穿行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其中最长、最险的河段均在湖北境内。 

千百年的史实证明,善治鄂者先治水。长江防洪,中下游是重点,而中游的荆江河段则为重中之重。治鄂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我们透过今夏汛情,去追寻湖北人民治理长江的沧海桑田,去窥望人与水的古往今昔。 

人水千年纷争 

感恩之余应有敬畏 

一句“湖广熟,天下足”,足以脑补古时湖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古谚背后,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水纠葛。 

千百年来,人们逐水而居,长江流域成为华夏富庶之地。同时,长江中下游洪灾频繁,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汉书》中写道:“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余家”,这是关于长江洪灾最早的文字记录。据史料记载,从汉代迄今的2000多年中,长江就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给两岸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其中,以1788年、1860年、1870年、1931年、1935年、1954年、1998年等年份的洪灾最为严重。 

纵观洪水频发的原因,除了“天有不测风云”等气候因素外,还有人与水争地,导致江湖调蓄能力减弱这一重要因素。 

平时,长江温文而雅,可是一旦山洪来袭、下泄无所时,她也会发怒,会咆哮,四野冲撞。 

今年夏天,我们行走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但见城镇密布,平畴百里,谁能料到,这里曾是方圆四万平方公里的云梦古泽、洪水老家。 

自南宋起,先人们就开始了在江汉三角洲的垦植,明清围湖造田更甚。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把4000多户凤阳老乡迁居到江汉一带围垦造田。新中国建立后,围湖垦植达到高潮,古泽已无踪迹。 

今天江汉平原的几千万人几乎都是围湖造田者的后裔。如今,监利、公安、石首等地垸堤蜿蜒、阡陌交错,人民大垸、新洲垸、三洲联垸这些带“”的地名,都是当年围湖造田的见证。 

江串湖,湖连河,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通江湖泊就是巨龙的鳞爪。每当汛期来临,这些通江湖泊便成为长江的调蓄池。 

长江中下游湖泊曾经都是通江湖泊,但长期的人工围垦、修堤建闸,造成江湖阻隔,有的湖泊甚至死亡,目前仅剩洞庭湖和鄱阳湖与江连通。上世纪50年代,湖北百亩以上的天然湖泊尚有1332个,现在仅存755个,减少43%。 

八百里洞庭曾经是长江最大的调蓄池,眼下面积不足其全盛期的四成,调蓄滞洪能力仅相当于上世纪中叶50%。 

8月中旬,记者驱车到洞庭湖出江口——城陵矶察看,往昔的沼泽地变成了城区,出江口两岸摆建起大量工厂,宽阔的马路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人类对湖泊的吞噬似乎没有停止。 

掠夺式地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失调,加剧了洪水灾害的破坏强度。 

宜昌水文站的一块石板墙上,清晰刻录着一些特殊年份的水位标记。最触目的是1870年的水位达到59.50米,离我们驻足的江堤堤顶还有三人多高。透过一块块冰冷的刻度牌,我们仿佛依稀看到了当年洪魔肆虐的疯狂,深切体会到大自然对人类的严厉惩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省湖泊管理局专职副局长熊茂春说,江河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在感恩之余,更应有敬畏之心。 

治鄂先治水 

水患大省”迈向“水利大省” 

没有一个地方像湖北这样,与长江的关系如此密切。 

一百多年前,汉口因江而兴,商贾云集,帆樯林立,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湖北近一半的人口和耕地、88%的农业产值、78%的工业产值都与长江息息相关,武汉、荆州、宜昌、黄石等重要城市和京九铁路、京珠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也与长江紧密相连。 

治鄂必先治水,荆江防洪,是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防洪的重中之重。 

荆江河段是指枝城到城陵矶一段,有“九曲回肠”之称,其宣泄能力与上游的大量来水不相适应,一旦荆江大堤失守,水头倾泻而来,直逼江汉平原和大武汉。 

早在1788年,荆江大堤溃口,仅荆州城内就淹毙兵民万余人,乾隆皇帝急遣武英殿大学士阿桂晓行夜宿南下督修大堤和调处灾后事宜,故荆江大堤从此有了“皇堤”称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长江国家一级堤防。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项水利建设决策,就是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加固荆江大堤。 

荆江分洪工程是首个国家级可控分蓄洪工程,30万军民仅用75天时间建成,总蓄洪面积1358平方公里。两年后,1954年长江爆发全流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两度开闸放水,为保卫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记者沿着长江右岸来到荆江分蓄洪区北闸。著名的北闸共有54个闸口,建成64年来至今每个月都会预演3次。北闸所所长张洪在这里工作28年,他指着闸门旁边一个平台说,1998年朱镕基总理就是站在这个地方指挥调度,后来让时任副总理温家宝做决策,分还是不分?“当时炸药都埋好了,最终没有分洪。” 

98抗洪虽然取得伟大胜利,但也敲响了警钟——长江整治必须加快步伐。 

大汛之后,省政府痛下决心修缮荆江大堤,当时财政紧张,省领导拍板:贷款修堤。回忆起这段经历,老水利厅长段安华仍然激动不已,他介绍,长江大堤的问题,中央十分重视,就在我们办理贷款时,国家及时下拨159亿元,专项治理长江堤防。如今,长江湖北段1495.5公里干堤可抵御1954年级别大洪水。 

蜿蜒长江边,荆江大堤、洪湖监利长江干堤、武汉江堤等昔日险工险段,华丽转身为一道道江边风景。“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上,明代嘉靖年间筑建的“万寿宝塔”是独特一景,随着长江河床和荆江大堤的逐年增高,宝塔地基已经低于地面7米,成为荆江变迁的见证。 

如果把长江堤防比作坚固的铁闸,那么水库就是用来防洪调度的灵活棋子。 

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泄洪削峰流量均为世界水利工程之最。今年7月1日,长江1号洪峰汹涌来袭,三峡大坝通过控制下泄流量,削峰率达38%,有效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 

以三峡水库为龙头的长江上游水库有6200多座,防洪库容总计363亿立方米,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库,通过决策者们的科学摆布,发挥着强大的“缚洪”力量。 

众多分蓄洪区与星罗棋布的水库、坚固的堤防共同构成了长江防洪工程体系。今日长江防洪体系实现了质的飞跃,从20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 

今年7月1日,正值防汛重要时期,前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18年前,他作为时任副省长、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在防汛指挥部一呆就是88天,桌前摆放的10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他左手听一个,右手拿一个,4000多处险情指令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下去,每天只能等天亮时才敢去小睡一下。 

18年后,荆江防洪全然是另外一种场景。 

荆州市堤防管理局防洪科副科长杨文洁则用“轻松”两个字形容今年的荆江防洪形势,她回忆:1998年荆江大堤险情达1770处,当时10万军民鏖战荆江大堤,她几天几夜没合眼,今年她还被派往天门等险情较重的地方帮忙。 

饱经忧患的辽阔荆楚,学大禹治水,效愚公移山,镇洪峰,锁蛟龙,变水害为水利。 

缚洪”理念在进步 

变“人水对抗”为“人水和谐” 

今年7月14日凌晨,一声爆破,梁子湖与牛山湖之间的隔堤被炸开,水循旧路回“娘家”。 

把原有的水域修复起来,把湖泊的调洪功能补起来,还湖于民、还湖于历史、还湖于未来,这既是防洪保安全的应急之举,也是谋远之策,更是长江治理新思路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与长江千百年的较量与交锋中,人们渐渐摸透它的脾气,熟知它的秉性,防洪理念不断更新,从躲到防,从堵到疏,从人水对抗到人水和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大兴水运、供水工程,直至民国时期建设鄂城民信闸、武昌金水闸,在长达20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湖北大兴防洪、灌溉、排水、航运等水利工程。从远古到近现代,人们对长江洪水基本以防御和躲避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治理长江有了新的认识,国务院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引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32个字的指导思想,确保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湖北对长江水患的治理,试图采取更加和谐的手法,尤其1998年那场大洪水,更是激发了长江防洪机制体制和思路的变革。 

曾几何时,那种“人在堤在”的壮烈口号响彻云天,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抗洪场景激荡人心……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也学会了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人有此共识:与过去“严防死守”不同,如今强调人水和谐,对于涉及面小、防洪成本高的溃口,往往主动放弃,把水的空间还给水,才能水行其道,人居其安。 

如今,长江经济带沿线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财富空前积聚,这些对防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的建设思路,要求长江经济带发展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流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路径。 

而事实上,一场改变湖北命运的工程早已悄然进行。连续18年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还生态欠债。省委、省政府多次发文,坚决推进退垸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严厉打击违法填湖建房、建公园等行为。据去年底的统计显示,全省退田还湖面积达24700亩,基本遏制住湖泊面积萎缩、数量减少的局面,武汉把6个湖泊联为一体,连通长江,实现江湖联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长江保护、治理与开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长江流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航道整治、水污染防治、长江禁渔、增殖放流等工程顺势而为,昔日桀骜的长江,如今不再任性,不再倔强,脸庞开始变得清丽、和煦。 

图为:每遇大汛,三峡大坝提前腾库迎洪

图为:昔日的险滩观音矶,如今变成沙市休闲公园

图为:长江示意图       

图为:自三峡大坝建成后,荆江分洪闸变得“轻闲”多了 

河名释源 

江,大河的意思。长江因长,故称长江。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始称长江。古文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因为文化习惯,我国古代南方爱把大河称江,如长江、珠江、湘江、钱塘江,北方则把大河称河,如黄河、淮河、渭河等。其它地方称水,如汉水、渭水、洛水。后来江河演变为河流的通称。 

也有例外,如东北有松花江、黑龙江,专家们认为北方将大河称江是较晚的事了。 

河流档案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注入东海。支流还地跨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长江干流河道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一大河,就河长而论,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919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长江水系由7000余条大小支流组成,河长超过1000公里的支流有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流域湖泊众多,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湖、梁子湖、西凉湖等。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