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清泉沟肩负新使命
|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胡顺华 孟梦
编者按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已获国家批复,其襄州试验段即将开工。本报记者近日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出发,实地探访全长260多公里的工程规划线路,了解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施工准备情况以及鄂北旱区群众的期盼。今日起,本报推出“踏访鄂北引水线”专栏,刊发系列报道。 丹江口水库清泉沟,毗邻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相距不到2公里。清泉沟是鄂北地区的水利命脉所在,襄阳引丹灌区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就是从这里取水引流。 记者来到清泉沟引水口,这里没有陶岔那般令人关注和热闹。数十米高的水塔下,水波回旋,传来低沉的轰响。值班员阎伟说:“现在丹江口库水正以每秒45立方米的流量,流入长6775米的清泉沟隧洞,进入襄阳引丹灌区。” 清泉沟是块飞地,四周都是河南省地盘,我省花钱买来300亩土地使用权,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淹没只剩下100多亩了。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要借用现有的清泉沟隧洞。 襄阳引丹灌区总工程师沈涛介绍,清泉沟引水隧洞,1969年动工,1974年建成通水。隧洞7米宽、7米高。丹江口大坝加高后,隧洞内充满水且承受巨大压力。2012年,启动了隧洞衬砌加固工程,共加固隧洞内衬5700米。“为修建清泉沟隧洞,一些人献出了生命。”沈涛说:“襄阳八县一市上万人建设引丹工程。1972年7月,山洪暴发,隧洞用于出渣的4个斜井,有一个石渣堵住了水路,洪水灌入洞内,在洞内施工的2000多名民工撤退不及,62人牺牲。” 襄阳引丹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总干渠68公里,灌溉规模全国排21位,在我省仅次于漳河灌区。设计灌区面积210万亩,途经襄阳市老河口、樊城、襄州、襄北农场,为沿途170座水库、9800座塘堰充水补水。灌区建成40年,总共创造效益960亿元,年均20多亿元。“3年后,清泉沟隧洞还将肩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水使命。”在引丹灌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翻山越岭来到距隧道下游出口2公里的地方。 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水塔。现场施工的大禹公司人员介绍,塔高181米,低板深入隧洞。丹江口加坝后,蓄水位可达170米,隧洞底板高程140.7米,在这里修建一个内径30米,容积2万立方米的大水塔,既可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分水,又可利用水的落差和压力发电,年发电可达数万多千瓦时。 沈涛告诉记者,丹江口水库加高后,拆除了清泉沟12台装机15000千瓦的泵站。隧洞带压力过水,过水能力120立方米每秒,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渠首引水每秒38立方米,全年引水7.7亿立方米,而引丹灌区年引水只6亿多立方米。隧洞引水能力绰绰有余。 清泉流过的清泉沟,她为襄阳唐西地区人民带来甘泉的同时,还将为唐东和鄂北人民带来幸福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