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民生改善 提升百姓获得感
湖北日报讯 图为:26日,部分访谈嘉宾来到湖北日报全媒体演播室接受采访。左一为主持人胡弦,左二起分别为陈新武、彭军、刘美频、刘芳震。(记者 柯皓 摄)
幸福湖北,就是要让荆楚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湖北“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全面小康路上,我们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未来五年,幸福湖北将如何继续推进?如何让每一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精准救助,让每一个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湖北日报、湖北日报客户端、湖北日报网、湖北日报官微邀请部分党代表进行了全媒体采访。
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主持人:贫困群众脱贫是最大的民生。党代会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下一步将如何严格落实扶贫责任,构筑脱贫长效机制?
彭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在发挥政府脱贫兜底保障的同时,实现扶贫方式的创新。
民政部门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
我们将重点抓好三项政策落实:一是以农村低保“按标施保”为抓手,继续推进救助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二是进一步明确兜底脱贫对象和标准,督促各地落实重点救助,提高兜底脱贫对象补助水平;三是加大专项救助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临时救助水平。
刘美频: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生态补偿、社会保障“五个一批”计划。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提高驻村帮扶实效。这对于贫困地区是政策红利。
黄冈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北脱贫攻坚主战场。目前,仍有6个贫困县市没有摘帽、432个贫困村没有出列、47万人没有脱贫,任务艰巨。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以产业扶贫构筑脱贫长效机制。全市发动2209家企业主体,带动贫困户9.1万户、2.7万人。下一步,将探索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打造政府主导、市场带动、金融扶持、保险保障、贫困户主动作为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升级版。
刘芳震:恩施州是全省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2016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州,这是我们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的历史性机遇。当前,全州形成了1处世界文化遗产、2家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的高等级景区集群,旅游业年均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们将借全域旅游“东风”,实现旅游扶贫深度融合,让旅游和脱贫“齐步走”,走出新希望。
陈新武:十堰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又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针对有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等情况,十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创新路径。去年,全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59万人,占全省的39.7%。接下来,将严守建房面积标准,严守搬迁户不举债底线,严守建新必须拆旧底线,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黄继军:广水属于插花贫困县市,我们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补齐产业短板,对口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
让增收门路多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我选湖北”等举措扩大就业创业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产业支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如何让增收的门路多起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刘芳震:近年来,恩施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打好特色产业和外出务工“两张牌”,全州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位。我们将依托和发挥恩施州独特的富硒资源优势,不断加快现代烟草、茶叶、畜牧、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群众富,有了特色产业的引领,农民创业也就有了方向,增收也就有了路子,致富也就有了奔头。
刘美频: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湖北就业创业。黄冈在吸引大学生实习创业方面已进行了有益探索,下一步要强化“黄冈创天下”品牌效应,办好大学生创业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等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带动就业增量。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建筑建材等富民产业,引导百姓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黄继军:广水制定了“我选湖北 才耀广水”计划,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资金困难的人员给予政策倾斜,让他们在广水这片热土施展才华。要充分发挥全国重要的催化剂生产基地、省乳酸产业博士后研发基地等示范效应,规划建设创业一条街,积极为大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
织密扎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
低保标准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
主持人: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为困难群体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彭军:近年来,全省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编织了一张覆盖城乡、托底保障的“安全网”。
下一步,全省的目标是要让社会救助体系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物价上涨的水平相同步,建立起贫困群体和特殊群体两大群体全覆盖,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多项救助相衔接的体系。
我省将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市州人民政府每年按当地人均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调整公布城乡低保标准,实行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将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将医疗救助对象由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拓展到城市低收入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
陈新武:十堰将加强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开展重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确保城乡低保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积极开展特大疾病医疗等社会救助,织牢托底安全网。巩固五项社会保险成果,综合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刘美频:黄冈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众保障及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救助和慈善等方面资源统筹,兜住困难群体民生网底,让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
让老人有所养、有所乐
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
主持人: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产业和老龄事业发展。老龄化社会,湖北怎样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彭军:全省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方针,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湖北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到2020年,全省机构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新建、改扩建12万张以上,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农村互助照料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养老床位数的30%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
刘芳震:农村养老方面,恩施将重点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建设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设施。每个县市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高综合利用率,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资料链接
五年来,全省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减贫411万人。
过去五年,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左右。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9%、84.5%。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0.6万人。
2016年,全省共下拨中央和省级社会救助资金109.7亿元,较2012年增长69%。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76元、每人每年3736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4%、125%。
2016年,全省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157所,招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6547名。
“十二五”末,全省养老床位总数达29.8万张。
访谈嘉宾
彭军代表:省民政厅厅长
陈新武代表:十堰市市长
刘美频代表:黄冈市市长
刘芳震代表:恩施州州长
黄继军代表:广水市委书记
(载于2017年6月28日湖北日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