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动力 源自创新

04.02.2015  19:35

  地税,素有“芝麻税”之称,24个税费种,税源零星、点多面广,涵盖了地方经济方方面面。

  如何高效组织征管?全省地税人用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征管改革 催生管理动力

  新形势下,税收管理员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全面管而管不住、管户太多管不了、管户太大管不好”,以至于抓小放大、背离税源管理要求,税收流失风险很难有效防范。

  2013年初,省地税局瞄准税收现代化发展方向,全面启动新一轮征管体制改革:

  深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税源规模的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对各类税源实施差别化的管理;

  科学调整机构职能,省、市、县、分局四级地税机关合理分工,构建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2014年,省地税局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升级税费征管核心软件,重组征管业务流程;

  如今,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湖北地税特色的征管改革新模式已初步建立,实现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梦想为期不远。

  综合治税 增强控管合力

  “鼠标一点,高效比对”,应城市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小普登录工作网页,轻点鼠标,几秒钟就完成了地税与工商部门的户管信息比对。应城市税费征收保障网,仅仅是湖北省税费征收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

  2009年,省政府颁布《湖北省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办法》。从此,地税部门以构建税费保障体系为依托,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目前,各级地税部门与发改、工商、质检、海关、国税等20多个部门建立协同治税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参与、社会护税”的综合治税局面。

  省地税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部门配合,综合治税,从源头上加强了税源监控,全省每年可增加税费收入约40亿元”。

  信息管税 提升征管能力

  在省地税局信息监控指挥中心,一个近6米长的大屏幕正在不停地闪烁,滚动更新着来自湖北各个角落企业的开票信息,商家每收一笔钱,在线开具发票的同时,所缴税款直达国库。这是省地税局开发一系列信息管税平台的一个侧影。

  近几年,省地税局加大了信息管税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一个又一个领先全国的应用平台相继上线。

  省地税局先后建成了多元响应的综合办税系统,通过税务发起端办税、纳税人发起端办税、银行发起端办税、社区发起端办税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人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24小时受理的简便、快捷、安全的办税服务。

  2014年7月,我国首个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电子税务局”,在省地税局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全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

  纳税人在互联网使用移动终端即可办理涉税业务,通过第三方支付缴纳税费款直达国库。武汉广信联公司财务人员高兴地说,“今后纳税、买发票就像网上或手机购物,基本不用去办税厅了。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省地方税收“高速公路”网的构建,提升了征管质效,增加了税收收入。如今,地税系统人均征收额突破1000万元,是机构分设时的40倍。

  简政放权 刷新税收环境

  传统的税收审批制度是“先审后办”,大小涉税事宜,经税管员、所长、局长层层审批。2011年,武汉市地税局开全国先河,首创“先办后审”管理模式。改革一出,业界哗然:这会不会乱了套?

  武汉地税回应:服务纳税人,首先是相信纳税人。只有从纳税人反映最大的难点入手才能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2012年,省地税局全面推广武汉“先办后审”模式,纳税申报类、税收减免类等6大类涉税事项全部前置到窗口受理,行政审批时限大大缩短。武汉光明酒店财务人员李先生说:“过去办理网络发票,需要找人签字,一般要等上两三天,现在不用找人,资料递给大厅,不到10分钟就能办妥。

  自“先办后审”制度执行以来,全系统已累计办理税务登记等各种涉税事项37400余件,平均每件节省办税时间超过60%。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称,“先办后审”看似简单的服务模式变化背后,蕴含着地税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化的飞跃,让经济税收环境变得更好。


附件: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