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前中国男女篮总教练刘贵乙去世 曾亲手缔造湖北体育光辉岁月

07.03.2016  09:25

 

 

我这个人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一切条件。

                                                                                                              ——刘贵乙     

 

3月4日中午,在和肝癌搏斗了三年之后,前中国男女篮总教练、原湖北省体委主任刘贵乙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作为湖北队主教练,刘贵乙推行“快速、准确、灵活”的战术打法,将湖北男篮打造成为国内篮坛的一支劲旅;作为中国队主教练,他率队夺得亚锦赛冠军,巩固了中国男篮在亚洲的统治地位;作为省体委主任,他让湖北体育大踏步前进,跃居全国前列。

刘老的辞世,带走了一个时代,也留下了无数记忆。

 

开创  从快打快输到跑轰宗师     

从1957年出任湖北队主教练开始,刘贵乙一直受困于队员的身高不够,他生前曾回忆说:“平均身高不到1.85米,在国内算是最低的。”经过反复的思索、研究,1970年前后,刘贵乙决定走“以快破高”这条路:传球快、分散快、投篮快,追着对手屁股打。“当时也有很多非议,说我们是‘快打快输’。”前省队队员贾韬回忆说,有一场比赛,湖北队拿了120分,可让对手拿了130分,还是输了。众多的怀疑和否定声中,刘贵乙坚持不动摇。经过五年的磨练,到1975年,湖北队的快攻战术逐渐成型。“有一次和山东队打友谊赛,对方刚得分,教练就在场边大喊:‘快回防!快回防!’就是被我们的快攻吓的。”贾韬说,当时国家体委专门发文肯定了湖北队的战术革新,《中国体育报》也写了很长一篇文章,介绍刘贵乙的“跑轰”战术。1976年,英国队来访,国家体委专门把湖北队调到北京,和英国客人打了一场比赛,可见当时国内篮坛对湖北队的器重程度。     

1979年8月,刘贵乙带领湖北队到南京备战全运会。盛夏时节的南京,气温超过40摄氏度,全队顶着烈日训练。贾韬说,训练间隙只能在篮球架后面的那一点点阴凉地躲一下,唯一的“福利”是训练后一人可以吃两根冰棒。刘贵乙那年44岁,一连10天,和队员一起在烈日下暴晒,当时的报纸形容道:一点也不含糊,令要行禁要止,说话字字落地有声。     

那时候条件差,湖北队餐后只能给每人发一个水果,刘贵乙从来不吃,都给了队员。“治军必严,待兵如子。”昔日弟子刘沛这样总结刘贵乙的执教风格。     

有鲜明的技战术特点,有刻苦磨练的扎实基本功,还有过硬的思想品质,这样的球队怎么可能不出成绩?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湖北队拿到亚军,决赛中输给了受益于体制、如日中天的八一队。第二年的全国甲级联赛,湖北队夺冠,这也是湖北三大球项目第一个全国冠军。

随后,刘贵乙执教国家队,和钱澄海、杨伯镛等一起进一步将“跑轰”战术推广开来。时至今日,中国男篮在宫鲁鸣的率领下重回“小快灵”打法,追根溯源,应该说,也是在刘贵乙这里。

 

重才  打造湖北体育辉煌10年     

昔日弟子刘沛开玩笑说,刘贵乙是个“不安分”的人,做教练时想出了“跑轰”这一招,作为省体委主任,也有很多开先河之举。     

在刘贵乙担任主任之前,省体委只有一个体工大队,管着全部20多个项目。刘贵乙上任后,把一个大队拆分成四个大队,每个大队负责七八个项目。大队之间要竞争,大队长、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刘贵乙还建起了“冠军楼”,全运会冠军、奥运会冠军都能获得福利分房,房子有煤气、暖气和有线电视。这样的奖励放在今天司空见惯,可要知道,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     

至今让省体委一些老人津津乐道的是,刘贵乙经常蹬着一辆自行车,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跑,节约下来的经费,全都用在运动员、教练员身上。他不仅看重一线队,还十分重视梯队建设,选拔出了余丽桥、王宗兴、袁战洪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到体育院校深造学习,为他们日后走上教练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李小双送进国家队,刘贵乙几次奔赴北京,到中国体操队做工作。刘老生前回忆那段往事时说:“带了一些湖北的土菜,藕、洪山菜薹之类的。后来李小双连拿了两届奥运会金牌,体操队的领导都开玩笑,说他们选才的眼光还不如刘贵乙。”     

识才、重才、养才,在刘贵乙的精心栽培下,那时候的湖北体育群英荟萃,羽毛球有韩爱萍,网球有余丽桥,乒乓球有乔红,体操有李小双,跳水有伏明霞,等等。在这些运动明星的带动下,湖北体育百花齐放、一片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湖北男排曾获得全国联赛五连冠;篮球始终稳居国内中上游;体操项目一度要被砍掉,刘贵乙力排众议保留下来,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湖北的拳头项目;最厉害的还是水上项目,1989年第六届全运会,湖北水军抢下了13块金牌,占了水上项目总金牌数的一半还多。“那时候国家体委水上项目开会,武汉话是官方语言,因为绝大部分的运动员、教练员都是湖北人。”刘沛感慨地回忆说。     

19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里有三十多名湖北运动员,拿了二十多块奖牌。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湖北代表团夺得20.5块金牌,排在全国第五(仅落后排名第四的北京队0.5块金牌),至今仍是湖北代表团在全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全运会后,刘贵乙卸任,此时距他上任正好十年。在很多湖北体育人眼中,那是湖北体育全面发展的十年,是最辉煌的十年。     

亲手打造了那个时代的刘贵乙,走了。后来者除了感伤缅怀,更应奋发进取,是为传承。

 

刘贵乙生平     

1931年7月13日生于河南开封,回族。     

1951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1953年入选国家男篮,任队长。     

1957年至1981年,任湖北男篮主教练,率队获得第三届全运会第四名、第四届全运会第二名、第五届全运会第四名,1980年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     

1981年至1983年,任国家男女篮总教练,兼国家男篮主教练,率队获得1981年加尔各答亚锦赛冠军、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亚军、1983年哥伦比亚世锦赛第13名。     

1983年至1993年,任湖北省体委主任。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湖北代表团夺得20.5块金牌,排在全国第五,至今仍是湖北代表团在全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1999年,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是50位获奖者中仅有的3位全票入选者之一。


                                                                                    ——转自《湖北日报》3月6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