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05.12.2014  11:15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50周年纪念日。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我仍清晰记得,在我上学的县城中学,当高音喇叭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这条新闻时,大家纷纷冲出教室欢呼,校园里顿时一片沸腾。

这颗原子弹诞生在青海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当时出于保密需要,这个基地对外名称是221厂,亦称西宁100号信箱。我在国家科技部任职时,就知道这个单位,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看看,只是到武汉工作后才如愿以偿。

221厂的所在地叫金银滩,原来是一片茫茫草原。50多年前,数万名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安营扎寨,研制新中国第一代核武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人绝大部分已经退休,有的已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英名和功绩永远彪炳史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铸造共和国核盾牌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人员。

当时有许多科学家为了国家利益,义无反顾地来到金银滩,隐姓埋名,一干就是几十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先到核武器研究基地报到的科学家是留美博士邓稼先。1958年8月,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打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大炮仗?”邓稼先一听就明白了,是要搞原子弹。他当即表示:“我听从组织安排。”从此,他把研制核武器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邓稼先曾长期担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央委员。1986年,邓稼先积劳成疾去世,张爱萍将军为他挥泪写下“两弹元勋”几个大字。

1961年,已是著名核物理学家的王淦昌被接到二机部。钱三强副部长与他一见面就说:“王教授,我们今天请您过来,是想请您参加原子弹研制的领导工作。你看怎么样?”王淦昌稍加沉思后说:“我愿意以身许国!”国家要求他,为了绝对保密,要长期隐姓埋名。王淦昌说:“可以,我做得到。”有关部门提出,需要断绝一切海外关系,停止一切学术交流。王淦昌说:“行,没有问题。”从此,这位著名核物理学家化名“王京”,一下子就神秘地“失踪”了17年。

著名力学专家郭永怀是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也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有一天,钱三强问钱学森:“你看谁最适合担任核武器爆炸力学和总体设计的领导?”钱学森说:“郭永怀同志。”于是郭永怀也被调到了基地,负责领导核武器爆轰试验。1968年12月,郭永怀从金银滩坐飞机去北京,不幸遭遇空难。人们在清理失事现场时发现,虽然他的遗体已经烧焦,但直到临死,还是把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令人唏嘘。

除了这些从国外回来的大科学家,当时来到基地参加造“争气弹”的,还有很多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221厂有位老同志至今还记得和女朋友到基地来报到的情景。他们问办事处:“我们将到哪里工作?”回答:“221厂。”“干什么工作?”“保密。”“在什么地方?”“西宁100号信箱。”“单位大不大?”“方圆10里地。”那时候的人组织观念都特别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据说,有一对大学生夫妻,分别被从北京抽调到221厂,虽然他们每年都同时到北京休探亲假,但相互之间从来不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后来他们在总厂庆功会上不期而遇,才知道原来两个人工作的分厂竟只有一墙之隔。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组织者,他们同样也是功臣。

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制造与爆炸试验的总指挥。在221厂所在的西海镇,能看到他曾经住过的“将军楼”和他亲笔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满怀“为国为民平生愿”的“似火丹心”和“发愤图强”的坚定信念,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

核武器研究院首任院长李觉将军,来221厂前是西藏军区的副司令兼参谋长。他非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21厂的老同志曾经给我讲过关于他的两个故事:一是,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初期,房子特别紧张,为了让科技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研究,他提出“把楼房让给科技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并且和警卫员带头搬进冰冷的帐篷。二是,第一颗原子弹运到罗布泊试验场引爆前,他虽然年过半百,仍不顾个人安危,陪同技术人员,坐着吊篮晃晃悠悠地登上100多米高的试验铁塔,为弹体安装雷管。

时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的刘西尧同志,也是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的重要组织者,他曾担任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的副总指挥。刘西尧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后来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去年刚辞世。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过国家教育部部长,退下来后住武昌水果湖茶港大院,我在担任武大党委书记时,曾经登门看望过这位可敬的老人。

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后来被统称为“两弹一星”。1999年9月,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27位功勋科学家集体从幕后走到前台,接受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概括为“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两弹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虽然“两弹”研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两弹一星”精神没有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1205/hbrb2490310.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4年12月5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