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对口援藏20年纪实: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感情投入

25.11.2014  13:51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我省从1994年起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2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援藏工作指示精神,举全省之力加强对口援藏。同时,充分发挥湖北科教大省优势,着眼培养长期建藏人才队伍,着力实施智力援藏,为增进受援地区人民群众福祉、加快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援藏工作20年来,我省派出援藏干部7批321人。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18批共328人,援建项目410个,累计援助资金14.998亿元。2010年以来,我省落实中央1‰援藏资金不折不扣,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我省的援藏任务。

  在历届援藏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帮助下,山南地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年间,山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倍。地区人均期望寿命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36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

  八九月间,本报记者随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山南地区,实地探访这片美丽的雪域高原,真切体味到藏族百姓对湖北亲人的感念和祝福。返鄂后的2个月里,记者对历届援藏干部进行了持续采访,亦深深感受着湖北援藏人对那一片土地及同胞的真挚情谊。

   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感情投入

  把山南当作我省一个市州对待

  20年来,从长江流域到雅鲁藏布江两岸,雪域高原上,一批批荆楚儿女,不畏艰辛,在对口支援山南的实践中,开创了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资金、物资援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援藏工作格局,写下一份湖北特色的援藏答卷。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实施对口援藏,我省与湖南、安徽、中粮集团公司共同对口支援山南地区。不久,我省派出第一批援藏工作队。20年来,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出发,明确提出“把西藏山南当作我省一个市州对待”,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感情上投入。

  每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一次援藏工作会或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事项,并派出以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援藏项目实施情况,看望慰问各族群众和援藏干部;省直相关部门及各市州积极支持配合,派出骨干力量赴藏,并源源不断输出专业技术人员。

  援藏干部人才就是湖北与西藏的血缘纽带。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做好援藏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他嘱咐每位援藏干部,要牢记责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省长王国生强调,援藏干部人才肩负着6000万湖北人民的重托,要把贯彻中央发展战略,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

  20年来,我省先后选派7批共321名党政援藏干部和50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藏工作,援助资金13﹒4亿元,援建项目410个,为西藏山南地区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近万人,山南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4.8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6.6亿元,增长18倍。

  我省还不断扩大对口援藏工作外延,深化对口援藏内涵,实行部门对部门、县对乡、乡对村等结对帮扶,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型的援藏工作格局。

  湖北是科教大省,开展智力援助,是我省开展援藏工作的最大优势。我省全面推动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对口援藏,建立了“1对1”智力援藏模式。全省3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对口援藏,一批批专家学者深入山南地区调研指导、献计出力。

  我省还积极实施“请进来”援藏行动,近10年来,山南地区共有干部和技术人员55批次、500多人到湖北进行培训。目前,在湖北高校就读的西藏籍大学生1691人,每年省、市用于湖北西藏中学的配套办学资金1700多万元,西藏中学在校学生规模逐步扩大,连续5年在全国高考中一类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湖北援藏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在今年8月25日召开的中央援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我省产业援藏典范“华新模式”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点名表扬,三位援藏干部受到中央组织部表彰。

  20年,弹指一挥间。行走在山南大地,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声声美好的祝福,一张张盈盈的笑脸,舞蹈像展翅的雄鹰一样雄健飘逸,歌声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美丽舒展。

  远方的亲戚来了,穷根子被拔掉了

  湖北的驻村干部有能耐

  记者踏访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下洛村时,正值当地一年一度的望果节。藏民们用古老的仪式盛装欢庆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60岁的曲珍笑眯眯地看着族人们舞蹈。自从湖北援藏工作队来到下洛村,这个最贫穷老人家庭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曲珍和老伴身体不好,房子破旧不堪,一家人跟牲畜挤在同一屋檐下,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还因为孩子上学而欠下一大笔债务。6年前,当时担任曲松县委书记的湖北援藏干部柯东海来这里走访时,为她家的生活境遇感到焦急,当即决定住进来。“柯书记用自己的工资帮我们还清了5000元贷款,还帮孩子凑上了去内地读书的学费。我们家从大米、酥油、糌粑,到暖瓶、砖茶,都是柯书记和驻村干部们你一包我一担地送过来的。”曲珍抑制不住地激动。

  曲珍告诉记者,当柯东海决定要在她家住下时,她家甚至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还是驻村工作队到县上的超市买来的。如今,这床被子被老人放进了佛堂。

  入住困难农牧民家庭,切身体会群众疾苦,面对面解决实际困难,是湖北援藏工作队的一种工作方式。“只要听说是湖北来的客人,我们就觉得是远方的亲戚过来了。”下洛村支部书记索朗次仁告诉记者,在这里待过的湖北驻村干部,下洛村没人不认识他们,特别是贫困户。

  以前,整个村子一到雨季,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而如今,一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从县道接驳处直通山脚各村组,全村247户,每家都实现了通沼气、通电、通卫星信号;以前全村仅有一个饮水点,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走在村里的大道上,两旁的藏民居都被修葺一新,每栋民居都还有个小院子。“以前我们都是楼上住人,楼下住牛,湖北援藏工作队为我们每家提供了2万元的房屋补贴,连木料都是工作队提供的。大家都修缮了自己的新房,人畜混居的情况都消失了。”索朗次仁说。

  去年,驻村工作队通过地区扶贫办获得了投资额达8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全村近2000亩的土地统一平整后,村里购置了2台收割机,下洛村从此告别了刀耕时代。

  为帮助更多农牧民脱贫致富,在湖北援藏工作队的努力下,当地从民生资金里拨出50万元,让村委会和致富带头人带着大家种植经济作物,如今,一大片一大片的苜蓿草已成为这片高原上独特的风景。苜蓿草和青稞的收入比是3比1。一旁,正在投建的黄牛改良基地将承载起村民们新的希望。“帮扶只是手段,我们驻村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致富机会,让村民们自力更生,实现家庭经济自主,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柯东海对记者说。

  下洛村驻村队队长王贞告诉记者,接下来村里还将继续扩大苜蓿草种植面积,引进技术人才,试种一些中草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拿奖时,孩子们笑了,家长们流下感激的泪水

  支教的年轻人高原圆梦

  琼结县中学初一教室,传来此起彼伏的英语朗诵声,24岁的支教老师和风帆走下讲台,耐心地为学生们矫正单词发音。

  和风帆是湖北“格桑花”支教队的队长。自半年前他接手这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之后,这门以前被大家认为最头疼的学科如今成了他们最想上的一门课。

  今年5月,为响应习总书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精神,湖北文理学院成立了“格桑花”支教队,选拔出4名优秀党员到山南地区琼结县义务支教。

  格桑花是高原上最普通的野生花,但生命力极其旺盛。